刚果(金)出台最严钴出口管制,齐塞克迪总统宣布违规企业将遭永久封杀
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齐塞克迪近日在部长会议上宣布,任何违反该国新钴出口配额制度的企业将面临永久性出口禁令。这一强硬表态标志着全球最大钴生产国正进一步收紧对战略矿产的控制,以打击欺诈行为并稳定价格。
作为占全球供应约70%-75%的钴业巨头,刚果(金)今年2月因这一电动汽车电池关键金属价格跌至九年低点而暂停出口。根据该国矿产监管机构ARECOMS的安排,基于历史出口量的配额制度将于10月16日正式取代出口禁令。
刚果(金)战略矿产市场监管局(ARECOMS)9月下旬宣布,钴出口禁令将延长至10月15日,自10月16日起改为实行出口配额制度。
根据规定,2025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刚果(金)出口至外部市场的钴最大总量为18,125吨,具体按月分配为10月3,625吨、11月7,250吨、12月7,250吨。
2026年和2027年,每年授权出口量均为96,600吨,其中包括87,000吨的“基础配额”和9,600吨的“战略配额”。基础配额按月分配,每月7,250吨。
配额将根据各公司的历史出口量按比例计算,ARECOMS将保留约10%的配额“用于国家战略重点项目”。
根据内阁会议纪要,齐塞克迪计划对违反配额制度的企业实施“示范性制裁”,包括永久排除在刚果(金)新钴制度之外。
齐塞克迪明确强调,只有ARECOMS有权颁发和撤销钴出口配额,包括分配决定。这一严厉措施旨在彻底杜绝欺诈行为,确保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
齐塞克迪指出,钴监管机构将负责制定出口配额、客观调整配额,并有权取消被认定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所享有的一切优惠。
齐塞克迪还警告需警惕任何可能影响钴监管机制的政治或经济干预企图,强调“只有通过集体自律与机构警惕,刚果(金)才能充分利用其全球钴领先地位”。
齐塞克迪在会议上表示,出口禁令的效果已初步显现:过去七个半月内,金属钴价格从每吨21,936美元涨至42,108美元,涨幅达92%;氢氧化钴价格则从每吨12,566美元飙升至36,927美元,涨幅高达194%。
这一积极变化有效缓解了全球钴市场的过剩局面,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创造了有利的市场再平衡条件。
根据上海钢联数据,9月19日国内电解钴片价格为27.35万元/吨,相较于年初上涨71%。
齐塞克迪将出口禁令的实施与配额制度的建立视为规范市场、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工具。他强调,严格执行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弥补财政收入损失,并确保矿产资源的透明管理。
钴出口禁令已引发全球钴业巨头的不同反应。嘉能可(Glencore Plc)作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对配额制度表示支持。
而中国洛阳钼业(CMOC Group Ltd)——全球最大钴企之一,则对此表示反对。今年6月30日,洛阳钼业旗下贸易公司IXM曾宣布,相关禁令使其供应商“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不可能”从刚果(金)出口钴产品,IXM已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根据刚果(金)政策,有三类情况可豁免于配额制度:2024年钴出口量低于100吨的公司(刚果(金)国有企业EGC除外);拥有钴精炼厂但在过去5年内未运营自有钴矿的公司。这一规定可能影响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策略。
刚果(金)的钴政策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中国企业作为刚果(金)钴资源的重要进口方,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一些大公司已提前布局应对。华友钴业在印尼建厂,一年能产1.8万吨钴,可对冲约30%的风险;洛阳钼业作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手握90天库存,股价今年已上涨94%。
钴价上涨也对电池技术路线产生深远影响。钴价的飙升可能导致单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增加超过万元,这将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提升。
同时,钴价上涨倒逼下游企业寻求替代供应源,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等正在推进高镍低钴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技术路线,以减少对钴的依赖。
随着10月16日配额制度实施临近,刚果(金)已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任何违规行为。
齐塞克迪已指示内政部副总理、财政部部长、矿业部部长及其所属部门,全力支持ARECOMS履行职责,确保这一战略资源为国家带来最大利益。
全球钴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刚果(金)通过配额制度牢牢掌握定价权,而下游企业则需在这一新格局中寻找生存与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