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2030年前将翻番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2025年至2030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增长速度将略低于此前预期,但到2030年总装机量仍有望翻番,而太阳能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0月7日上午,国际能源署在《2025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将新增46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这一新增规模大致相当于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再纳入中国、欧盟和日本三国当前发电容量总和”。其中,太阳能光伏占比接近80%。
与此同时,全球超80%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速预计将超越过去五年。全球风电装机量将增长近一倍,突破2000吉瓦,其中中国和欧盟在新增装机量部署方面遥遥领先。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水力发电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的3%。
综合来看,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达到2022年水平的2.6至2.8倍,但仍未达到各国在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承诺的“增至三倍”的目标。报告还指出,“如果各国能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弥合目标制定与执行落实之间的差距,这一目标仍有望实现。”
就在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前数小时,能源智库Ember的研究人员表示,今年上半年,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速已超过全球电力需求增长,并首次超越煤炭成为主要电力供应来源。
该智库资深电力分析师Małgorzata Wiatros-Motyka指出:“我们即将看到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今太阳能和风能增长速度快到已经可以满足世界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标志着一个转变的开端,即清洁能源发电与(电力)需求将同步增长。”
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部署比去年10月的预测低5%。该机构将此变化归因于美国与中国的政策调整。报告指出:“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预测值已下调近50%。” 此前,特朗普政府提前取消了联邦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实施了严厉进口限制、暂停了新的海上风电租赁并大幅削减了联邦土地风光项目租赁。
国际能源署进一步指出:“中国从固定电价转向可再生能源采购竞价拍卖,这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增长预期。尽管如此,中国仍贡献了全球近60%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增长,且有望提前五年实现其新近公布的2035年风电与太阳能目标,延续了其提前达成目标的记录。”
自国际能源署去年发布上一份报告以来,印度、欧盟以及大多数新兴发展中国家均加快了可再生能源部署步伐。印度有望顺利达成2030年目标,并在五年内实现装机容量增长2.5倍,成为全球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市场。东南亚和欧洲地区国家的部署正在快速推进,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市场预测上调25%,这主要得益于沙特阿拉伯的太阳能开发。
国际能源署指出,可再生能源市场正面临一些挑战。风电发展因供应链问题、成本上涨以及审批迟缓而受阻。此外,尽管全球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激增”,但主要设备制造商仍处于亏损状态。自2023年来,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暴跌超60%。此外,去年其他国家的风机制造商累计亏损达12亿美元。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国际能源署表示,其调研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中有五分之一在去年上调了2030年部署目标,另有四分之三的企业维持了先前预定的目标。当下,政府政策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企业电力采购协议(PPA)已成为市场的“定心丸”,预计将贡献国际能源署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预期增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