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EEFA:印度已公布的绿氢项目,投入运营或开工建设的不足3%

HaechiFuelCell   2025-11-17 10:48:58

美国IEEFA:印度已公布的绿氢项目,投入运营或开工建设的不足3%

640?wx_fmt=jpeg#imgIndex=2

(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在绿氢领域的宣布项目规模庞大,其规划产能已超过实现2030年年产500万吨目标所需的两倍。然而,真正进入运营或建设阶段的项目却屈指可数。

美国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在最新发布的《推动印度绿氢可持续需求》简报中,对这一巨大落差提出警示。

IEEFA援引政府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印度共宣布158个绿氢项目,氢气总产能约为每年1190万吨。

但其中仅12个已投入运营,总产能为33.5万吨/年,占全部已公布项目的2.8%

另有7个处于建设阶段,年产能合计仅9770吨,占比仅0.1%。

此外,还有4个项目被标注为“计划中”,但建设进度并不明确。

报告中指出,尽管印度目前尚未出现欧美或澳大利亚那样的绿氢项目大规模取消现象,但大量项目停留在早期阶段,反映出项目落地的关键挑战仍待解决。

IEEFA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氢气总需求将增长至1500万至2000万吨之间。其中,行业对绿氢的实际需求预测在408万至657万吨之间。若政策支持跟进,绿氢在整体氢气消费中的占比有望超过1/3,主要来自钢铁、交通、氨生产及出口等领域的新增需求。

尽管印度绿氢及绿氨在政府主导的招标中已体现出全球较低的价格水平,但与灰氢相比仍缺乏竞争力,不足以促使行业主动转换。

炼油行业方面,印度即将上线的碳信用交易机制有望推动部分绿氢替代灰氢。而在国内高度依赖补贴的化肥行业,引入本土绿氢将提高产品成本并加重财政压力,但同时也能减少对LNG进口的依赖。

化工、玻璃和陶瓷行业如今也在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或工艺气体,这些行业多为中小企业,本就承受更高的采购成本。

IEEFA认为,这些企业理论上是绿氢转型的潜在首批用户,但要实现规模经济,需要区域级或产业集群的需求汇聚,同时政府需推动氢气运输与储存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钢铁行业,使用绿氢可显著降低碳排放,但绿氢钢的成本仍比传统工艺高出20%至30%。报告中建议,可在大型公共基建项目中引入强制性绿钢采购要求,或通过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其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

此外,绿钢亦有望出口至将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欧盟市场。不过在越南、中东等市场,中国钢铁厂商的竞争正在加剧出口压力。

在天然气领域,尽管已有试点探索将绿氢掺入管道输送,但即便掺混比例达到5%,用户成本仍会增加约2%。

IEEFA指出,城市燃气用户对价格高度敏感,在绿氢价格显著下降之前,较高比例的混氢难以落地。

交通领域方面,电池技术预计仍将成为主导,但氢能可能在长途运输、航运及航空领域发挥作用。面向欧洲和东亚市场的绿氢及其衍生品出口也具有潜在机会,但前提是印度需进一步完善港口等配套基础设施。

阅读127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