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能源市场的喜与忧:天然气、煤炭业、新能源、上游勘探、炼油与化工

伍德麦肯兹WoodMac   2023-02-17 20:30:50

本期《亚太能源脉动》(APAC Energy Buzz)呈现了伍德麦肯兹亚太区研究团队的预测,将大胆展望经济与政治、原油与炼油、天然气与LNG、电力新能源、化工等各个能源行业的预测。

“亚太经济复苏在望,但对欧美市场依赖度过高,存在经济危机风险。”

——周燕婷,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利好面:预计中国经济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实现复苏,到下半年将取得全速发展。政府将给予政策支持,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政策将变得更加温和,并将放宽出入境限制,这也会有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稳定。

担忧面:亚洲对欧美市场过于依赖,这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2023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央行将被迫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以对抗通胀和货币贬值,从而抑制本土投资和消费。此外,随着能源进口费用攀升和货币贬值,政府负债较高的亚洲能源进口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将会增加。继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于2022年发生经济危机之后,泰国、孟加拉国和菲律宾也面临着类似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走弱将导致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下降。”

——Valery Chow,亚太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研究副总裁

利好面:北半球为2022、2023年冬季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目前欧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库存水平处于五年以来的最高点。即使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降低或零出口,天然气在寒冬天气的供应保障也不会有太大风险。

担忧面:全球经济增长走弱将导致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核电产量减少,特别是法国和日本的核电产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液化天然气需求增大。而中国的情况仍无法预料。受天气影响,液化天然气需求飙升,中国买家正在加快采购液化天然气现货,并可能会与欧洲买家展开正面竞争。

预计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不会持续低于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这将使亚洲新兴市场上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无力购买液化天然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可能会继续面临能源短缺问题。

在某些国家,高昂且不稳定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导致当地政府推迟开发新的基础设施项目,迫使这些国家重新评估液化天然气在其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例如,越南已经表示,可能会削减液化天然气发电量,并转而选择海上风电。

“动力煤的高利润背后,也面临越来越高的脱碳风险。”

——Rory Simington,动力煤市场研究顾问

利好面:目前动力煤生产商已取得创纪录的利润。但事实上,优质动力煤价格过高,在今年大部分时候甚至都超过了优质硬焦煤。然而,由于未来面临着各类脱碳风险,煤炭市场几乎无人投资新的煤炭供应项目。如果不改变对俄罗斯煤炭的制裁,那么除了大多数供应地区在受天气影响后恢复供应之外,海运煤炭市场将几乎没有任何新增供应。

此外,各大银行越来越多地致力于履行ESG承诺,导致新项目的融资渠道越来越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从而陷入了停滞的窘境。如果投资不足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煤炭市场将持续面临结构性供应不足。

担忧面:我们对于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各种预测,其中包括继续推进建设大批CCS项目,但这方面的实际投资却出现滞后。如果资金不到位,项目不落实,煤炭业的未来发展将会更加惨淡。此外,我们认为,2022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此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到2023年。

2022年年初,印度尼西亚实施了煤炭出口禁令,随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幅上调煤炭生产特许权使用费,并且哥伦比亚也在就大幅上调特许权使用费开展讨论。多个国家正在讨论实施或已经实施了价格管制,征收暴利税。煤炭企业面临较高的生存风险。

未来十年,风电与光伏项目投资将突破两万亿美元。”

——Alex Whitworth,亚太电力新能源研究总监

利好面:高昂的燃料和电力价格将继续推动亚洲国家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过去两年,亚洲发电项目的平均市场价(capture price)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00美元/兆瓦时以上,为成本相对较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目前预计,未来十年的风电与光伏项目投资将突破两万亿美元。但电价水平高企也推动了对传统发电项目的投资,2022年亚洲燃煤与燃气发电设备订购量增长了50%。

担忧面: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在短期内就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在2020-2022年期间,亚太区可再生能源年均新增装机达到了150GW。随着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电网和储能设施投资能否跟上?在这样一个利率飙升、货币政策紧缩的时代,开发商和投资者是否能够实现其投资回报目标?2023年行业是否能恢复成本下降趋势?化石燃料价格回归现实价值后将会发生什么?2023年将是关键的一年。

“上游油气产业或将面临政府干预风险。”

——Angus Rodger,亚太上游市场研究总监

利好面: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产业发展中断,所幸的是2023年将发放一批新的油气勘探牌照。2022年马来西亚油气勘探招标会的成功举办,为新投资商进入该地区勘探油气提供了机会。一些巨头对印度最新一轮开放勘探面积许可政策(OALP)招标会中的超深水探区很感兴趣,所以我们也看好这些探区将带来的丰厚回报。这将有助于为印度上游产业发展注入一些活力。邻国孟加拉国正在进行财政改革,也将受益于该探区勘探项目。

而泰国和柬埔寨就重叠认领地区(OCA)油气开发的确切谈判进展才是真正无法预料的。泰国的液化天然气探明储量不断增长,这意味着2023年可能会取得空前突破。

担忧面:油气巨头利润已创纪录,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必然会进行干预,以保护消费者。政府干预方式可能包括征收暴利税、设定价格上限、调整国内市场义务(DMO)要求或出台其他强硬政策。干预后,以前主权风险评级为A级的低风险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需要接受上游油气部门和主要出口合作伙伴(例如日本)的重新评估。

亚太区那些在油气投资利益上能更好地协调社会、政府和监管机构之间关系的国家将会从中受益。就此而言,马来西亚和印度将再度成为赢家。尽管如此,上游油气产业仍需寻求机遇,拓宽能源蓝图。

“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增长,价格将出现波动;炼油行业利润率将走弱。”

——Sushant Gupta,亚太原油市场研究总监

利好面:2022年炼油行业利润率刷新历史纪录,预计2022年亚洲的炼油利润率平均将超过19美元/桶。2023年炼油行业利润率将走弱,但仍然可观。欧洲柴油市场紧张,将推动柴油裂解价差及其利润持续上行。炼油企业过去两年收益可观,有助于其进行脱碳投资,从而在炼油利润率长期走低的趋势下,追求新的增长点。

担忧面:2022年原油需求的复苏受到消费品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疲软以及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的影响。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增长,预计增幅将达到200万桶/天。

预计2023年油价将出现波动,特别是2023年的前几个月,油价将面临上涨压力,这是因为俄罗斯将原油运往亚洲需要克服巨大的物流运输挑战。七国集团对俄罗斯油价设上限会让情况复杂化,可能导致俄罗斯削减石油产量,推高油价,这将影响亚洲几个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增长。

“亚洲芳烃和烯烃市场仍同时陷入下行期,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至2023年。”

——Darryl Xu,亚太化工市场研究总监

利好面:2022年,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等原因,塑料消费需求低迷。天然气和电力价格过高,也给化工生产商施加了额外的利润压力。尽管存在各种不利因素,但2022年亚洲对基础化学品的需求仍增长了近3%。随着中国逐步放宽新冠疫情管控措施,我们也乐观地认为,2023年亚洲化学品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加速。

担忧面:自2019年底以来,芳烃市场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低谷水平,烯烃市场也因供应过剩而陷入长时间的下行期。可以看出,中国在炼油厂和石化厂的大量投资成为全球乙烯产能增加的主因,导致2022年供应过剩达到峰值。

但亚洲芳烃和烯烃市场仍同时陷入下行期,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到2023年。基础化学品行业则需要全力以赴走出困境,为了恢复市场平衡,需要关停大量高成本项目,而2022年的关停力度还不够。

生产商需要做出艰难的运营决策。如果2023年减产幅度足够大,那么基础化学品行业将在2023年后实现更快复苏。

“企业在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之间寻求平衡。”

——Kavita Jadhav,企业研究总监

利好面:基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2023年亚洲将重新迎来新能源投资热潮。2022年,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签署了史上最长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Inpex)承诺增加其在澳大利亚运营的Ichthys液化天然气厂的产量,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同意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雪佛龙(Chevron)就印度的深水勘探开展密切合作。据估计,2023年势头会更强劲。

与此同时,亚洲企业凭借前所未有的现金流,得以启动能源转型计划。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就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碳捕集和封存(CCS)项目—— Kasawari项目,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FID),阿达尼集团(Adani)和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联合成立了一家绿氢公司,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制定了2046年净零排放目标。

担忧面:由于能源危机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评估化石燃料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那些小心谨慎又能切实减排,并且具备可靠转型计划的运营商将占据优势。但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例如澳大利亚,油气行业当前在“社会许可”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石油和天然气运营商无法重绘引人入胜的能源蓝图,地区供求失衡情况将继续加剧,导致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长期陷入能源危机。

阅读2302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