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政变:瓦格纳非洲战略的展现

好望观察   2023-08-09 12:34:27

针对尼日尔政变,非盟对其军政府发出限期15天的最后通牒,但尼日尔的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马上发表共同声明,声称任何针对尼日尔的军事干预都将被视为对三国的军事入侵。这三个国家固然都是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但凭什么为什么敢公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非盟?

为寻找政变的背景与线索,我发现了瓦格纳的“非洲帝国版图”,吓一大跳,不能不对瓦格纳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01瓦格纳为何在非洲连续策划政变

瓦格纳目前在非洲至少策划了三个国家的军事政变,一是2021年马里政变,二是2022年布基纳法索政变,三是刚刚发生的尼日尔政变。这几个国家都是前法国殖民地,二战后也一直是由法国驻军保护。在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先后发生政变后,都相继驱逐了法国驻军,改为瓦格纳驻军。尼日尔政变的军政府也已经明确要求法国撤军。

从这个角度看,貌似是瓦格纳要在非洲抢占法国殖民地。

表面的直觉如此,但如果结合当前的俄乌战争和世界格局看,其用意应该比这更为明确。

如果说美国炸掉北溪线是切断了欧洲传统能源供给线,瓦格纳在非洲策划的系列政变则明显是在切断欧洲的核原料供给线。北溪线被炸受影响最大的是德国,而尼日尔政变影响的显然是法国,因为尼日尔是法国核武和核电所需铀原料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供给者。

2022年全球主要铀产量国家只有10个,按产量依次为:哈萨克斯坦2.1万吨、加拿大7300吨、纳米比亚5600吨、澳大利亚4000吨、乌兹别克斯坦3300吨、俄罗斯2500吨、尼日尔2000吨、中国1700吨、印度600吨、南非200吨。看了这个数据,就不难明白,亚洲国家的铀产量除中国外基本都是俄罗斯的盟友,包括占全球产量超过三成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如果俄罗斯再控制非洲产量,那就只剩下加拿大和澳洲的产量能为整个西方国家服务了。西方国家不仅是核武大国,更是核电最多的国家,这显然是不能保障供给的。尤其法国,其电力主要靠核电,一旦没了铀原料供应,情况该有多糟显而易见。

尽管俄罗斯在非洲有43个贸易伙伴,瓦格纳在非洲的触角也已经伸到了50多个国家,但真正与俄罗斯建立铁杆盟友关系的,差不多只有十个国家,主要是中非、苏丹、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索马里、贝宁以及发生政变的三国。此次俄罗斯-非洲峰会上,普京宣布免费提供粮食援助的也主要是这些国家。

从版图上看,俄罗斯对非洲的外交重点显然是围绕非洲沿海地区展开,毕竟同非洲的来往目前主要靠水路。疏通了水路之后,真正发力则是从中部非洲开始向北非发展。相比之下,中国在非洲的铁杆伙伴则主要集中在南部非洲地区。看起来中俄两国在非洲的发展貌似存在某种默契。

瓦格纳作为非国家代表或半官方力量,在非洲开展政治和军事干预正是从中非共和国开始的。通过帮助训练中非的军队,逐渐扶植亲俄政治力量,最终掌控那里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今天,瓦格纳已经掌控了中非包括黄金、钻石、木材等大部分资源。在中非站稳脚跟后,才逐渐向北扩展。

选择在马里开始策划政变,然后是布基纳法索,然后是尼日尔,这应该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那里几乎就是非洲的腹地,更重要是那里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如果进一步想到苏丹的政变,苏丹、利比亚、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从红海到大西洋,在中北部非洲就连成了一片。更何况俄罗斯在埃及有红海的港口基地。下面这张地图其实很直观,绿色的南部非洲基本上是中国的铁杆伙伴,北部则是瓦格纳正在努力打造的俄罗斯盟友。

lunhS2Ng3QqdJMU1jT6XzfwELckFsiIO.png

瓦格纳已经在中非赶走了澳大利亚的矿产公司,在尼日尔政变后赶走法国铀矿公司(欧安诺)和澳大利亚力拓公司,这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驱逐法国军队,法国军队还真就乖乖地撤走了,如今的尼日尔也要驱逐法国军队,法国撤军估计也同样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当然不是因为这几个国家有多厉害,而是瓦格纳有多厉害。

今年4月份发生的苏丹政变应该也与瓦格纳不无关系,因为瓦格纳在苏丹有金矿,而且与发动政变的快速反应部队关系密切。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瓦格纳的支持,仅仅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显然不可能与整个国防军对抗去发动政变。

02瓦格纳的非洲帝国

2014年乌克兰政变后,普京从俄罗斯军事安全局抽调人员成立了瓦格纳,但真正的领导人是普里戈任。2015年开始,瓦格纳进入叙利亚作战,同时有近二万雇佣兵进入非洲。如今在非洲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瓦格纳非洲帝国”。

尽管目前尚未在非洲拥有国土,建立政权,但自2015年以来,瓦格纳在非洲已经形成了的商业帝国,业务包括矿山、军火、能源、传媒以及物流和食品产业,主要经营非洲的黄金、钻石等矿产以及木材开采,同时将俄罗斯能源、武器、粮食倒腾到非洲。

所谓“瓦格纳叛乱”发生时,由于对瓦格纳缺乏了解,以为人家只是俄罗斯的餐饮巨头,我曾真把人家当成了厨子,所以才在文中猜想瓦格纳在政变之后可能的去向应包括去中东和非洲倒腾矿产和能源,这显然太孤陋寡闻。事实上人家早已经在非洲玩得风生水起了。

瓦格纳在非洲当然不是简单的商业经营者,而是拥有庞大武装的准军事组织,是集军事、情报、外交、国际政治、商业于一体的经营复合体。其运作模式类似于当年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是武装到牙齿的跨国商业集团。从军事武装到商业经营,再到通过掌控传媒来掌控话语权和政治外交影响力,瓦格纳在非洲已经是事实上的帝国存在。瓦格纳不仅能轻易策划政变,还能掌控非洲媒体来影响社会舆论。其在非洲的传媒集团不仅掌控了多家非洲媒体,还拥有电影公司,拍摄过在非洲创下收视记录的《游客》(宣扬瓦格纳在非洲的行动正义)等电影。

03瓦格纳的启示

在今天的世界,瓦格纳显然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有些格格不入的存在。其运作范式太像二战之前西方列强成立的那些类似东印度公司的商业组织。表面上是商业企业,事实上是军事组织,还兼具情报、外交和国际政治等多项功能。

今天的美国早已经不这么玩了。美国玩的是伪装成商业资本和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各种情报机构。美国共有18个正式的官方情报机构,但这些机构并不以官方身份对外,而是以商业资本和民间组织的形式展开工作。普京成立瓦格纳显然是撕去了这些伪装,直接以传统的东印度公司形态出现,很赤裸裸,却也很见成效。

如今的瓦格纳,不仅在非洲,在白俄罗斯,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的边境走廊强力出现,甚至在拉美地区也已经开始行动。

先不谈文明与否,普京打瓦格纳这张牌显然是要在当今所谓的文明世界里扔进一根搅屎棍,要搅得周天寒彻,搅得鸡犬不宁,搅得美国这个老大做不下去。当今世界,要说文明,人人都可以冠冕堂皇,尤其美国和西方个个都是文明的代表甚至是灯塔。要说不文明,其实脱去伪装谁特么都是马户和鸡。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不需要自诩,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上,中国还真就是近乎唯一的礼仪之邦。然而,又有多少人,多少国家真知道什么是礼仪之邦呢?

有时候,学学普京未必是坏事。因为,有时不装就是力量。

阅读3258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