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国际 | 走好国际工程承包“转型”之路

国际工程与境外投资   2023-12-22 20:03:41

国际工程市场分析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国际工程业务市场的影响经久不散,由此对国际工程承包商造成的管理成本提高、工期延长等负面影响仍需一定时间消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日渐复苏,RECP全球最大自贸区全面启动,世界大国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日益突显,经济复苏刺激大量外来资金进入基础领域,国际工程市场发展前景总体向好。

从国际政治形势来看,俄乌危机持续,巴以冲突升级,大国地缘博弈加剧,大规模国际制裁影响深远,由此带来的工业原料稀缺、能源价格高涨、大宗商品市场动荡等系列问题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影响,各国政策性财政支出随之拔高,负债率不断攀升,用于基础领域建设方面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对应减少,直接导致企业国际投融资难度加大,资金安全风险加剧,形势更加严峻。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区域性表现趋势明显,“一带一路”建设深度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依然广阔,“共商、共享、共建”的全球治理观在国际范围内达成共识,中俄远东合作开发正迈入新阶段,战略性发展机遇大为提升。

企业发展分析

如何在当前变化莫测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行稳致远?更多的是要从管理上激发内生动力。

制度化推进系统管理。自组建以来,中鼎国际就以总部直管境外机构、项目,始终坚持将“海外优先”的理念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近年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市场环境和超出预期的疫情影响,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境外管理配套制度,形成了涵盖境外人事、经营管理、薪酬考核激励、项目投资、大额资金支出等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以制度促规范公司的境外项目管理、合同风险管理、资产及财务管理、采购及分包管理等重点领域全面覆盖,内控体系的完善有效为境外市场开拓、项目管理提质赋能。

属地化推进多元管理。中鼎国际海外市场现主要分为西北非洲、东南非洲东南亚洲(含大洋洲)、中东等四个片区管理,属地文化多元,在此情况下,充分运用该特点,推进公司海外属地化管理成为一直以来的工作原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即是属地化员工管理。当今国内劳动力成本相比海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已不具备优势,加之较多发展中国家为保证本国就业,通常会对中国外派员工数量进行限制,属地化员工管理成为大势所趋,亦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目前,中鼎国际也在不断探索与境外属地企业或第三国的劳务公司合作,持续深耕劳务外派、劳务派遣、劳务分包及人事代理业务,打造对外劳务合作品牌,为海外工程市场“筑”力前行。全局化推进创新管理。从当前国际工程市场可以看出,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利润链条短,效益体现不深,已不再满足形势所需,推动境外工程承包“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成为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托属地化管理,“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更有利于企业在“走出去”的基础上“走进去”,以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扎根当地,全面了解当地国情,对进一步开拓当地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中鼎国际目前境外所涉投资主要为股权投资,即在境外设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按照“乙方+甲方”的模式和“拓展专业业务、转型相关产业”的思路推进境外投资,重点聚焦海外资源合作开发、水利煤电、煤矿托管或承包开采等领域,在此模式框架内,中鼎国际主要以与属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在东南亚和中西亚,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成功运营了多个煤矿开采、煤电运营、露天煤矿和石灰石矿承包开采、酒店运营等项目,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可以说海外投资卓有成效。

同时,结合全球绿色发展需要,响应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推动海外技术革新。自2016年以来,作为中鼎国际海外工程承包主战场,所属阿尔及利亚分公司率先引入并推广钢制隧道模施工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流程,以建筑面积15万平方的达勒夫1500套项目为例,采用钢制隧道模施工相较于原用模板工艺施工,直接节约用工成本达30%以上,节约材料成本20%以上。现中鼎国际在阿国已有近6000套保障房使用该隧道模施工工艺,节约成本、外汇数可观,同时,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综合效益明显,也受到了当地业主及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通过中鼎国际的成功应用,现隧道模工艺已在阿尔及利亚建筑市场,尤其是政府保障房项目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通过技术创新创效的又一成功案例。

未来发展构想

从管理上要效益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要求,面对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日益加速开放的国际形势,致力于“走出去”的施工企业更应该主动出击。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开拓中可以“应投尽投”,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基础设施和建筑市场。充分发挥好现有项目优势及品牌效应,多层面立足“属地化”,做好“联合体”文章,以技术、商务等方式与属地优势企业合作,探索多种模式参与优质项目承接,将企业资质、品牌、业绩、市场、人才储备等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助力项目落地。

同时,在建筑行业低碳化和数字化的变革过程中,建筑业门槛也会不断提高,依托传统工程承包模式走向国际的路子可能将会越走越窄,“乙方+甲方”应是一条可验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应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为此,在国际市场绿色发展、数字化建设的趋势下,更应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改进,充分发挥资质专业、科技创新等优势,重点跟踪交通运输、燃气、光伏发电、劳务派遣等转型领域,加深企业在各国别当地市场的影响力,塑造更具优势、更具特色的企业形象及品牌。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业务由工程向服务转型

640?wx_fmt=jpeg

作者:吾空(百家讲堂)

阅读2376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