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市场观察丨中国企业“扎堆”出海建厂,背后的原因是?

走出去情报   2024-04-25 11:31:03

从2023年开始,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踊跃走向海外,“不出海就出局”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势。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2010 年以来,上市公司(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此处以上市企业数据作为观察样本)海外建厂逐步提速,2023 年建厂数量创新高。

从逐年企业海外建厂数量来看,上市公司海外建厂在 2013、2016 和 2019 年达到相对顶峰。在疫情后正式开启了新一轮海外建厂热潮,2023年刷新了单年建厂数量的新纪录,扩张速度持续上行。从国复对中国企业出海动向的观察上,预计2024年这一趋势不会减弱。

上市企业海外建厂数量统计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数据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统计时间截止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制造业企业是海外建厂的主力军,其海外建厂主要目的在于争夺海外市场份额、躲避贸易制裁及降低成本等。从企业海外建厂的行业分布来看,海外建厂企业以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汽车为主,化工、医药和轻工制造次之。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数据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统计时间截止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

在海外建厂的地域选择上,东南亚和北美是企业海外建厂的首要选择。其中,建厂数量较多的国家依次有美国(97 家)、越南(62 家)、新加坡(55 家)、泰国(46 家)、德国(34 家)等。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数据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结合企业海外建厂国家和建厂类别来看,企业在东南亚建厂主要目的是节省制造成本,在北美建厂主要为了市场拓展及突破贸易壁垒。因此,出于生产成本考虑的海外工厂多选择东南亚国家,而出于销售、研发等目的建厂选址更多布局美国、德国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这样更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的本地化程度,并充分利用当地高端人才。

但海外建厂选择往往是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如中国车企选择东南亚市场,成本并非决定性因素,以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增长,争夺当地市场份额才是选址东南亚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出海驱动因素

通过对出海中国企业的长期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国企业选择出海建厂的四大驱动因素:战略驱动、市场拉动、成本降低、风险规避。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战略驱动及市场拉动是中国企业选择海外建厂生产的最重要因素。选择海外建厂更多出于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提高本地化经营程度、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对周边市场产生辐射效应等战略及市场诉求。

这一趋势在中国车企海外建厂布局上体现明显:中国车企近年来在东南亚市场频频落子,一方面是出于长远战略布局进行海外建厂,抢占东南亚汽车市场;另外一方面,中国车企建厂会极大地增加自身的本土化程度,实现对东南亚消费需求的快速洞察和及时反馈,进而提升产品对本地市场的适配度和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可度。

中国车企产能布局(部分)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在汽车主机厂的强有力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也纷纷走向海外,原材料企业(如钢铁企业)和汽车零配件企业也多有国际化布局。

成本降低往往不是企业选择海外建厂的第一考量,也不适用所用行业及地区。即便是在人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综合生产效率及配套产业链完备程度等多重因素,综合生产成本未必一定低于国内生产。

出于风险规避因素建厂的企业以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为代表,多为规避歧视性关税及贸易保护政策等。

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建厂相关强制性或优惠性法案和行政令

640?wx_fmt=png&from=appmsg

资料来源:美国政府官网,加拿大政府官网

多数情况下,企业海外建厂并非只为单一诉求,往往是多因素驱动下的结果。企业选择出海建厂也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其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意义非凡,是成为全球性企业的必经之路。

海外建厂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力,为市场开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显著提升在当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企业本身也能通过对境外工厂的管理反哺自身管理能力,重塑企业管理体系。

但出海从不是康庄大道,中国企业海外建厂铩羽而归的案例比比皆是,一次失败的海外投资会成为企业严重的出血点,甚至直接导致企业海外业务经营的崩溃。而一个优质的海外工厂,往往能盘活公司在整个区域市场的业务,代表案例如:五菱汽车印尼工厂帮助五菱成为唯一进入印尼汽车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

街头随处可见的五菱(笔者在印尼调研期间拍摄

境外投资建厂不仅是出海的重要手段,其本身更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体现。一次成功的境外投资不仅需要在前期进行足够深入的研究调查,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清晰的海外战略和实施计划,以及优秀的管理能力作为后期运营支撑。

3379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