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大潮丨中国水电十四局的改革发展之路

水电十四局   2024-07-19 20:22:03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

中国水电十四局的发展壮大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见证者、实践者、受益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一声春雷唤醒大地,从那时开始,中国水电十四局和水电十四局人便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生动实践,敞开怀抱、拥抱市场、无畏竞争,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鲁布革水电站堆石坝工程获1994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鲁布革的名字永远不可替代。

中国新闻社于1982年9月18日,以《中国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向国际招标》为题刊发新闻,内容中写道“鲁布革水电站准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

1984年,作为中国第一个使用世行贷款的项目,根据协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三大部分之一——引水隧洞工程面向中、日、美等八国承包商招标。

在鲁布革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形成了一项工程三方施工的格局。一方是由挪威专家提供咨询、水电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厂房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澳大利亚专家提供咨询、水电十四局二公司承建的首部枢纽工程;一方是由日本大成公司承建、水电十四局提供劳务的引水系统工程。

封闭的大门打开了!

在鲁布革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这种新旧的激烈冲击和碰撞中,引起了新旧两种建设管理体制的对比、反思、摩擦和碰撞。

水电十四局在碰撞中觉醒,在探索中奋起。水电十四局人不仅看到了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更看到了比引进装备更重要的东西——先进的管理机制、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以及科学的施工工艺。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水电十四局人以勇于实践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在鲁布革这块试验田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各大报刊刊发《鲁布革冲击》的报道

水电十四局在鲁布革开创了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为我国之后建立和推进现代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及项目经理责任制等起到了示范作用。

水电十四局承建了鲁布革水电站,鲁布革也成就了水电十四局。企业的项目管理效益和社会知名度极大提高,市场占领份额不断攀升。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自此,水电十四局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积极进行经营方式变革。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承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抽蓄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1988年,广蓄一期开工。1998年12月21日,广蓄5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十年探索,十年砥砺。广蓄,成为继鲁布革之后蜚声全国水电建筑业的又一改革力作。

“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的项目法施工,打破了原有的按企业建制组织生产的体制,把企业建制与施工管理建制分开,推动了水电十四局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等一系列深层次改革。

调整机关机构和职能,建立生产要素内部市场,设备管理实行内部租赁制,实行设计、科研、技术有偿制,建立内部资金市场……这些措施促进了水电十四局向管理专业化发展,为向现代化企业靠齐奠定了坚实基础。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国家电力部、建设部先后召开广蓄经验现场交流会,向全国推广其项目管理施工经验,由此兴起全行业的“广蓄热”

在一二期的建设过程中,国家电力工业部、建设部先后两次召开广蓄经验现场交流会,向全国推广其项目管理和项目法施工经验。同时,以此为抓手,推动国内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为之后在全国建筑施工领域全面推行“业主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提供了借鉴。

640?&wx_fmt=png

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改革纪事》称赞水电十四局“在鲁布革电站建设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广蓄建设中是“地下工程施工铁军”

在黄河小浪底经受了与国际接轨的砥砺,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上万名建设者的建设大潮中,敢于挑战、敢于胜利,从OTFF效应中积极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管理模式的新路,形成了国际惯例模式下的中国式快速施工效率和联营分包机制,为中国水电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工程

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电十四局人把“地下铁军”的美名镌刻在了右岸地下厂房,坚持推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坚持科技兴企,凭借在岩石上绣花的技艺打造了精美的“地下宫殿”。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参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

企业的发展镌刻着时代发展的烙印。

为适应项目管理和市场经济,水电十四局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逐步推行了系列改革。

01

20世纪80年代初

开始建设后方基地,实现了下山进城;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兴办劳动就业企业。

02

2000年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项目管理体制和资源管理体制,整合内部资源,实施生产资源公共化管理,成立三个劳务管理中心,分离企业的社会职能。

03

2007年

以进一步理顺主业管理体制,做强做大工程承包业务,实现规模经营为改革调整方向,推进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结合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归并重组内部经营管理机构,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04

2008年

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05

2018年

作为首批入选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的企业,积极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持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一系列的长期深层次的改革,为企业向智力密集型、管理型和专业化公司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水电十四局不断寻求改变,逐步稳健地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新形势、新任务下,水电十四局乘势而上,坚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完成了股权多元化改革,形成了权责透明、规范高效的治理机制,专项改革持续走实走深,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积极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时间见证变革的力量。

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水电十四局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黄金发展期,打响并持续巩固了“水电劲旅”“地下铁军”“抽蓄王牌”三张响亮名片。

企业实现了飞跃发展,经营范围实现了“一主多元”,业务范围遍及国内外。承建和参建的工程项目先后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24项(含金奖12项)、鲁班奖14项,获评詹天佑奖17项、大禹奖5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安装之星)6项、国际里程碑工程奖4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70余项。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水电十四局执行文化氛围正在以春风化雨般化作激励十四局人的奋勇向前的深层力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中国水电十四局党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总原则、服务国家战略总要求“三个总”的引领下,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切实发挥好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定实施“123654”发展战略,守正创新、攻坚克难,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坚定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助力。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投资建设的云南省内投资开发建设的第一个清洁能源项目——大理者磨山风电场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水电十四局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数字化水平,实现更大价值创造。

先后摘取41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拥有专利1749项;拥有国家级工法11项、各类省部级工法513项。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参与研制的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直径敞开式TBM“弘毅号”(总长245米,开挖直径9.84米,整机重约2100吨)下线,该设备为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工程掘进施工量身定制

加快提升核心业务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牢牢把握“两新一重”建设领域战略机遇。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中央企业产业链链长为抓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进技术重构,建立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入选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榜单

1168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