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质生产力服务机遇打造境外机构业务发展新动能

中国农业银行   2024-09-15 17:39:03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总书记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正在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掌握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的关键,也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境外机构需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挖潜市场机会,培育新的经营增长点。本报告以香港、澳门、新加坡和迪拜为例,就商业银行境外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业务机遇

伴随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相关市场主体“走出去”、“引进来”需求旺盛,境外市场主体加快拓展中国市场、分享成长红利,商业银行境外机构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凸显。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方向包括:“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具体细分行业和领域梳理如下:

表1 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的细分行业及领域

640?wx_fmt=png&from=appmsg

(二)境外机构业务机遇分析。

在科技创新“提质向新”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跨境金融需求明显上升。

1.新质生产力“走出去”和“引进来”提速。

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席卷而来,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新质生产力相关市场主体“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需求明显增加。据商务部统计,2019至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18.4%和11.4%,均显著高于同期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中资企业累计开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境外投资达282亿美元,与2022年投资规模持平,较2021年增长近200%。另一方面,我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势强劲。2012年至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由14.1%增至37.3%。2024年上半年,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均超过100%。

2.境外市场新质生产力发展各有侧重。

调研发现,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境外市场当地政府在顶层设计、人才引进和金融支持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和繁荣。一是聚焦当地特色新质生产力,出台相关发展规划。比如,2022年香港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推动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新加坡出台《研发、创新与企业计划2025(RIE2025)》,瞄准生物医药全球价值链,并启动《新加坡国家氢能战略》,将发展氢能作为主要脱碳路径。二是引进科技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实力。比如,香港通过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吸引海内外顶级科研人才到港工作;新加坡制定“全球揽才+本土培养”两翼齐飞的人才政策,尤其注重吸引顶尖科学家。三是创新机制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作为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之一,2023年3月起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调整上市市值门槛,帮助科创企业快速获得资金支持,促进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

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境外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这三个方向,并根据区域特点各有侧重。一是形成本土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优势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医学等。比如,新加坡目前拥有2700余家精密工程公司,300余家半导体企业,占据全球70%的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市场。二是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香港推动落马洲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有包括智能语音企业科大讯飞在内的百余家创新及科技公司落户香港,将香港作为国际总部。三是加深区域经贸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愿景紧密契合,近年来中资企业在迪拜等海湾国家拓展布局,加大在石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开发、能源安全合作、新型贸易拓展等领域的投资和开发。

3.境外机构业务机遇凸显。

新质生产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以及境外市场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拓展,蕴含丰富的跨境金融服务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境结算与资金管理。境外机构可提供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外汇对冲工具,以及多货币账户服务,满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需求,提高资金管理和跨境结算效率。二是跨境并购融资与撮合业务。全球并购数据库Refinitiv显示,2023年全球科技企业的跨境并购交易额同比增长15.8%,其中亚太地区的跨境融资需求增速尤为显著。通过境外并购,中资企业可以直接获取到目标公司的先进技术、研发团队和知识产权资源,加速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中资企业也可引入境外投资获得境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创新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可持续和转型金融服务。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发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转型战略并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带动全球可持续和转型金融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境外机构可提供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等创新产品,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新质生产力企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对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有较大需求,需要境外机构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服务矩阵。一是对于探索阶段的高科技初创企业,以投贷联动形式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港股IPO上市、人民币海外基金、境外股权直投等跨境产品为企业募集公开市场资金,并提供投融资咨询顾问智力支持。二是对于进入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科创企业,提供跨境并购融资、供应链金融,以及跨国流动性管理服务,提供交易撮合等后续整合支持。三是对于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成熟科技企业,提供全球现金管理、优化债务结构融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境外发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企业赴境内市场发行熊猫债提供承销服务,通过国际银团贷款等表内产品提供资金支持。

二、同业境外机构相关业务实践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商业银行境外机构注重金融与产业协同、境内外联动、跨境绿色投融资等创新业务模式。

一是金融与产业协同,加强科技企业全生态赋能。通过金融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比如,2024年6月,交银太平美元基金与香港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交银国际与太平金控在境外的金融市场优势、香港科技园在科创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增强协同效应。合作举措包括打造科创金融峰会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商业化、引荐优秀科创企业加入香港科技园生态圈等。

二是加强境内外联动,为科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支持。2023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估值及流动性偏低,私有化市场需求提升,一些银行同业积极开展境内外联动,通过综合融资方案,为企业的资产整合和并购重组等业务提供资金。比如,2024年6月上海复星医药吸收合并港股医药企业复宏汉霖,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为要约人复星医药提供并购贷款融资。7月,瀚蓝(香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瀚蓝香港”)要约收购港股粤丰环保电力,由瀚蓝香港的股东瀚蓝(佛山)筹集境内并购贷款,并由招商银行伦敦分行和中信银行(国际)提供境外定期贷款支持。

三是推广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引导跨境绿色投融资。将清洁生产、能耗和碳排放作为准入标准,对跨境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风险评估,同时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投融资管理。比如,2020和2021年,建设银行迪拜分行在纳斯达克迪拜挂牌绿色债券1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23.5亿美元,并在2023年首次发行6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主题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海湾地区的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信贷融资支持迪拜哈斯彦海水淡化项目,助力迪拜水资源安全战略实施。

三、境外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策略建议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境外机构适应全球市场环境变化、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快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直面市场需求,借鉴同业做法,建议商业银行境外机构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产品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境外机构功能平台作用,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把握新质生产力服务机会,培育业务发展新动能。

(一)聚焦国家战略,服务重点产行业。

以支持国家战略、提升市场影响力为目标,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共建、自贸区建设等政策导向,支持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和项目。聚焦服务“新三样”(锂电池、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卡脖子”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客户,实现参与重大跨境项目规模稳步提升。关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相关业务机会。

(二)升级迭代产品,深化综合金融服务。

在满足境内外监管规定和国际市场惯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加强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建设。重点加快海外分行的现金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协助企业实现资金配置优化、全面的风险管理,根据新质生产力企业不同的业务模式和资金需求,在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切实提高海外分行对新质生产力企业“走出去”的服务能力。

二是结合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特点,探索制定差异化的准入、评级、授信标准指引。探索建立适用于境外机构科创金融服务的风险计量和定价模型,重点聚焦项目技术、财务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创新开展无追索权跨境并购、结构化国际银团、资产支持证券跨境发行、跨境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提升相关业务在信用额度核定、差异化方案、增信措施、利率定价等方面的服务质效。

三是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在产业聚焦基础上,探索推动投联贷、优先股、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挖掘和落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股权项目,打造服务新质生产力优势品牌。

四是紧跟国际规则和国家政策导向,引导和支持境外机构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加强主动营销,积极支持和服务适格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等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是适应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精准识别核心技术企业和产业园区,为跨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境外产业园区内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将跨境服务内嵌在园区服务中。

(三)加强境内外协同联动,进一步优化行司联动。

一是围绕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建立新质生产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业务联动机制。建立境内外、行司间信息共享与联合运作的联动机制,发挥境内外机构各自在客户基础和项目落地等方面的优势。总行专业部门、境内分行加大对境外机构客户营销、方案设计、项目尽调、审批推动等专业支持,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项目运作质量,增强境外业务整体经营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二是完善系统内分润机制。建立和优化系统内机构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收入返还机制,降低沟通成本,避免出现因收益分配问题流失业务的情况,打造互利共赢的内部联动环境。

三是优化行司联动项目推荐机制。持续优化战略项目库功能,通过开展行司联动专项培训、组织联动营销等方式,引导境内分行提升推荐项目质量,推动提高项目落地率,进一步增强行司联动质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强化行业研究,夯实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新质生产力行业细分领域多、主营赛道新、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加强集团相关研究资源的统筹、投入和境内外研究成果共享,鼓励境外机构通过自建研究团队、引入“外脑”等形式,对新质生产力重点产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识透、把准、看远”相关行业特点和龙头企业情况。提高对科创企业成长性和偿债能力的精准前瞻判断能力,提升对科创企业的科技属性、运营模式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水平,为客户营销和风险控制提供智力支持。

投资银行部:张帆 王文军 张明生

香港分行:刘国恩 郝明杨 白淑林

农银国际:刘杨

重要声明:本研报由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依托公开资料分析整理,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研报中的信息或观点不代表中国农业银行的观点,也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操作建议或决策依据,对于本研报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中国农业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仅供参阅,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研报内容进行复制、翻印、转载和发布。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信息,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2058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