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亿美元升级坦赞铁路,抢占全球矿产供应链新赛道
据东非人报报道,当全球绿色能源革命催生对铜、钴等矿产的疯狂争夺,一条穿越东非大裂谷的钢铁动脉正迎来新生。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CECC)日前宣布,将投资14亿美元对坦赞铁路(TAZARA)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这条承载着中非友谊记忆的铁路,正成为中美欧在非洲资源博弈的新战场。
坦赞铁路始建于1970年代,全长1860公里,曾是中国援建非洲的首个重大基建项目。
此次升级包含两大核心工程:10亿美元用于修复1860公里铁轨及沿线桥梁隧道,4亿美元采购32台新型电力机车和762节货运车厢。改造完成后,铁路年货运能力将从目前的不足500万吨跃升200万吨,运输时效提升40%。
"这不仅是轨道的翻新,更是运营模式的革命。"TAZARA管理局局长布鲁诺·钦安杜(Bruno Ching’andu)表示,新协议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中国将获得30年特许经营权,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经营。
此次升级直指非洲矿产供应链的咽喉要道。赞比亚作为非洲第二大铜产国(2024年产量82万吨),其矿产出口长期受制于南非德班港的物流瓶颈——海运耗时长达30天,而经TAZARA至达累斯萨拉姆港仅需12天。
这一布局与美国主导的洛比托走廊形成正面交锋。后者计划投资55亿美元修建安哥拉至刚果(金)的铁路,但受制于资金到位率低,目前仅完成15%工程量。相比之下,TAZARA升级首期32公里示范段已动工,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刚果(金)今年9月实施的钴出口配额制(2025年限额1.8万吨)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作为该政策最大受益者,中国矿企通过TAZARA铁路可将刚果(金)东南部矿区矿产快速运抵港口,规避南非转运风险。数据显示,中资企业已控制刚果(金)68%和赞比亚23%的矿业资源。
"铁路升级后,刚果(金)钴矿运抵中国港口的时间将缩短至18天,比传统海路节省40%。"某央企矿业高管透露,这或将推动国际钴价进入下行通道。
区别于早期援建模式,此次升级采用公私合营(PPP)架构:CCECC承担75%资金,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以铁路沿线土地开发权作为对价。这种"基建换资源"策略,既规避了赞比亚等国债务风险,又确保中方长期收益。
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在签约仪式上强调:"TAZARA不应是经济负担,而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根据规划,铁路沿线将配套建设5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铜钴冶炼和新能源电池产业。
随着全球40%的铜矿需求将来自新能源领域,这条铁路的升级具有战略意义。分析指出,TAZARA运能提升后,中国进口铜矿成本可降低12%,同时使刚果(金)钴出口效率提升3倍。
"这不仅是中非合作的新标杆,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支点。"中国社科院非洲研究所专家指出,在美欧推进"友岸外包"的背景下,TAZARA铁路的复兴标志着中国正以基建为支点,重塑非洲资源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