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联手破局!中国企业出海的“国家队”护航指南正式出炉
2025年10月14日,商务部 外交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商合发〔2025〕207号),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海外综合服务领域的国家级指导文件。它旨在系统性地构建一个与中国对外投资贸易规模相匹配的服务生态,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 系统化服务生态的重要性
《指导意见》最核心的进步在于它试图改变过去可能存在的服务“碎片化”问题,通过多层次、全链条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立体服务网络。
- “1+N”平台化整合
将现有“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为国家级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并联通“税路通”、“贸法通”等专业分平台,形成“1+N”服务体系。这有助于企业从一个入口获取全方位服务,避免在多个分散的渠道中寻找资源。
- 央地协同与区域联动
注重发挥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优势。国家层面负责搭建总体框架和公共产品,同时鼓励地方,特别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前沿阵地,开展首创性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出海综合服务港”。这种设计有利于服务更贴近当地产业的实际需求。
- 海外服务延伸落地
计划在重点国别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这些设在“家门口”的服务前哨,能更直接、快速地响应企业在海外市场落地时遇到的突发和具体问题。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老徐现在的落脚地——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老徐今年给新公司TrueHy Investment选址的时候,跑了上海很多园区,最终还是选定了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不为别的,就为它一站式服务功能的整合,这个整合不仅仅面向出海企业,也面向我们这种为出海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库公司。
老徐8月份办的新书发布会,就是由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的活动场地,并从筹划到落地都给予了重大支持。
🛡️ 直击企业出海核心痛点
除了系统性的规划之外,这份文件还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直指当前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普遍挑战。
- 强化专业服务支撑
明确要求提升法律、财会、咨询、金融、保险等专业机构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例如,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跟随式”服务、保险机构开发适配的新险种,这能有效解决企业出海在融资、风险保障等方面的难题。
- 突出合规与风险防范
将“合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要求企业自身提升合规意识,还通过统筹发展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来提供全方位合规咨询服务。同时,强调用好双边合作机制和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法律纠纷提供支持。
- 注重企业能力建设
文件并非单向“给予”,也引导企业“练好内功”,要求企业科学制定国际化战略,加强跨国经营人才培养,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与东道国的共赢发展。
老徐不止一次在各种公开场合都反复强调过,出海和在国内新设业务不一样。国内是在熟悉战场作战,即使业务跨省,战斗逻辑基本也大差不差,而且试错成本很低,“大不了重头再来”。
但出海不一样,陌生的国度,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法规、制度、文化、人员、管理模式,等等等等,随便哪一项都可以让你付出高昂的成本。老徐前两天刚发的《800亿美元天价索赔,非洲你还敢去吗?》,虽然最终罚金未知,但这背后的逻辑足以说明一切。
⚠️ 成功实施面临的挑战与观察点
一份好的蓝图要转化为实效,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潜在的挑战:
- 协调效率是关键
这份文件涉及商务部、外交部、发改委等十余个部委,以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市场机构等。如何确保如此庞大的体系高效协同运作,避免出现“政出多门”或推诿扯皮,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管理考验。
- 避免“一刀切”
中国出海企业数量庞大,行业、规模、目标市场差异显著。服务体系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和精准性,才能满足从大型国企到中小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如何为抗风险能力更弱的中小企业提供可负担的定制化服务,需要更细致的方案。
- 海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海外服务站的设想很好,但其实际效能取决于站点的覆盖密度、专业能力以及与当地资源的整合深度。确保这些服务站不是空有招牌,而是能提供有实效的“硬核”服务,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