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央企“五朵金花”
在印尼从事基建和能源行业的朋友都知道,和中国一样,印尼有央企,也接受印尼“国资委”-国有企业部的管理。它们的历史源于1957—1959年的大规模国有化运动,印尼政府接管了大量由殖民时代荷兰资本掌控的关键企业,最著名的建筑企业是Adhi Karya、Waskita Karya Wijaya Karya (WIKA) 和 Hutama Karya(HK);还有一家由印尼政府于1953年自主创立的Pembangunan Perumahan (PP)。我们将这五家建筑央企称为印尼建筑界的“五朵金花”。
政府后期,为了提升效率、减少央企间不良竞争并优化国家资源配置,印尼政府明确了五大建筑央企的主营业务方向:Hutama Karya 被赋予开发跨苏门答腊高速公路的特殊战略使命;Adhi Karya 专注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Waskita Karya 负责水资源与水利设施建设;WIKA主攻工业能源EPC与海外市场;而PP则巩固其在建筑、港口和机场建设领域的优势。
作为印尼共和国长子,他们拥有自己的赛道和国家赋予的任务,其财务绩效和战略导向接受国有企业部的考核和指导。那么,这五家印尼建筑央企经营业绩如何?
模仿之前文章中的方式,我们依然采用衡量企业商业利润最核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剖析这“五朵金花”的真实盈利能力。ROE的意思很直白:股东投入的每一块钱,公司能为他们挣回多少钱。
核心能力:看主业的赚钱本事(RNOA)
企业的收益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核心的经营活动,比如修桥、盖楼;二是非经营活动,比如投资收益或财务杠杆。一家健康的企业,必须依靠经营活动这个“主业”来赚钱,而非经营活动只能是锦上添花。
因此,我们需要将净资产收益率拆解,剥离掉非经营活动的影响,重点考察一个更纯粹的指标——净运营资产收益率(RNOA)。
净资产收益率(ROE) = 净运营资产收益率(RNOA) + 非经营活动收益
简单来说,RNOA衡量的是企业运用其核心运营资产(厂房、设备、存货等)创造利润的效率。如果两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似,净运营资产收益率更高的那家,说明其主营业务更扎实,盈利质量更高,发展更可持续。
根据2024年这五家企业财报数据总结如下:
可以看出,“五朵金花”经营状况明显分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 (Hutama Karya, PP和ADHI):这三家公司经营表现不错。Hutama Karya 以2024年的6.34%和2023年的6.1%的净资产收益率蝉联股东回报冠军。2024年,Adhi Karya的净运营资产收益率跃升至6.01%,成为五家公司中核心主业赚钱能力最强的一家。PP则表现均衡,净运营资产收益率同样不错。
第二梯队 (WIKA, Waskita):两家处于困境的公司。Waskita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净资产收益率从-29.18%跌至-39.32%,净运营资产收益率也为负,说明其业务基本面仍在下滑,等待破产清算。WIKA 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净资产收益率依然是-21.14%,但它的净运营资产收益率由负转正,达到了0.56%,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意味着WIKA的核心建筑业务经过调整,已经停止了“失血”,开始微弱地“造血”。尽管巨额的债务和利息支出仍在吞噬利润,导致股东层面巨亏,但这代表其主业经营出现了转机曙光。WIKA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最大可能是受雅万高铁和疫情叠加的影响,WIKA是雅万高铁线下部分(土建)最大的承包商,同时,还是中印尼高铁合资公司最大的股东。
盈利姿势:效率也很重要
我们再来拆解“第一梯队”三强的净运营资产收益率,看看它们最新的“恰饭姿势”。
营业收益率(RNOA) = 营业净利率(NOPM) × 净营业资产周转率(NOAT)
印尼建筑“三强”2024年营业收益率与净营业资产周转率比较
2024年的数据显示:
Adhi Karya:凭借着0.94的净营业资产周转率(NOAT),在“走量”和“效率”这条路上一骑绝尘。它证明了在建筑行业,通过极致的运营效率,即便利润率不是最高,也能获得最强的核心盈利能力(RNOA)。
PP:成为了“利润率之王”,其高达9.37%的营业净利率(NOPM)比较突出,显示出较为强大的项目盈利和成本控制能力。高利润率结合不错的周转,PP发展均衡。
Hutama Karya:依然维持着高利润率(8.92%),但其资产周转率(0.50)在三强中垫底。这说明其最高的股东回报(ROE)可能更多地依赖于非经营性活动或财务杠杆的支撑,其核心业务的盈利效率已被ADHI和PP超越。
其他关键财务指标
结论
第一梯队:
Adhi Karya : 经营效率最高,经营质量最佳
情况概要:五家中最健康、经营质量最高的企业。
经营表现:尽管主动收缩营收和资产规模,但其核心主业盈利能力(RNOA)已跃居第一。更关键的是,其经营现金流充沛,展现出强大的“造血”能力。这表明其“重质轻量”的战略转型非常成功。
PP: 利润最多,稳健的均衡型公司
情况概要:综合实力较强,盈利能力突出。
经营表现:PP是五家中的“利润率之王”,绝对利润额也最高。公司在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现金流之间取得了较佳的平衡,资产规模稳定,是一家没有明显短板的建筑企业。
Hutama Karya : 肩负战略任务的大公司
情况概要:规模最大,但被战略任务拖累的“巨无霸”。
经营表现:凭借最大的资产规模,实现了最高的股东回报(ROE)。然而,这是把双刃剑。其核心主业效率已落后于ADHI和PTPP,且为执行国家战略任务(跨苏门答腊高速公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导致经营现金流持续巨额为负,资金压力大。
第二梯队:
WIKA:绝地求生,曙光初现
情况概要:仍在巨亏,但主营业务已现转机。
经营表现:虽然因巨额债务仍在亏损,但WIKA已有转机。其核心主业盈利能力(RNOA)和经营现金流双双由负转正,表明其业务“失血点”已被堵住,开始微弱“造血”,这是走出危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Waskita Karya :危机深重,等待重组
情况概要:五家中最危险,已陷入实质性经营困境的企业。
经营表现:Waskita在所有关键指标上都亮起了红灯。股东回报(ROE)和核心主业盈利能力(RNOA)均为严重负值,经营现金流巨额流出,净资产被严重侵蚀。目前尚未看到明显的转机信号,正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最终结果应该就是政府出面进行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