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特海四达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
2月18日晚间,普利特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四达”)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
公告显示,在圆柱电池领域,海四达持续进行圆柱电池产品迭代,完成性能升级赋能,高容量、全极耳、大圆柱产品型号丰富,ISR18650-2500 单体电池通过 TTI、百得等国际一流客户认证并认可。
据悉,普利特的前身是同济大学普利特化学研究所,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于2009年12月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在2022年,普利特收购海四达,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
普利特介绍,海四达作为公司重要战略发展板块,将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战略转型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目前,普利特在全球拥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江嘉兴、重庆铜梁、广东东莞、美国南卡等六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50万吨。
针对本次投资的目的,普利特称,此次海外产能的建设,是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优化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增强品牌影响力,并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全球新能源电池的需求正持续攀升,特别是在电动工具、智能家电以及储能等关键领域。圆柱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标准化生产以及成本优势,在这些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有着稳定的贸易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集群配套以及优惠的政策支持,具备强大的货物吞吐能力,能够高效地连接世界各地,方便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以及成品电池的对外出口。
从贸易角度来看,马来西亚拥有强大的自由贸易协议网络,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超过120个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国际关系中能够较好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目前,已有包括亿纬、天鹏以及最新官宣的海四达在内的多家中国锂电池企业,选择了马来西亚作为其出海的首站,现在,马来西亚逐渐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
总之,随着海四达的官宣出海,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圆柱电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破除低水平内卷的局面,更将推动整个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