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企业在越南风光储氢领域布局进展
(一)华电集团广治绿氢项目。规模与技术:由中国华电集团与越南Minh Quang JSC合资建设,总投资24亿美元,包含1.2GW风电、800MW光伏及配套电解槽,预计年产6万吨绿氢。首期200MW光伏已获当地政府许可开展前期工作,计划分两阶段实施,最终形成“风光制氢-储运-应用”全产业链。战略意义:该项目是越南目前最大的绿氢项目,采用碱性和PEM电解槽技术,投产后将成为东南亚绿氢供应枢纽,助力越南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二)中国能建与越南电力集团合作。合作领域:2025年4月1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越南电力集团签署协议,聚焦可再生能源、储能及电网升级,涵盖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设计、建设及运营。项目案例:中国能建已在越南建成多个风电和光伏项目,如向玲3和4风电项目(60MW),年发电量165GWh,减少碳排放13.2万吨。
(三) 光伏与储能配套项目。光伏布局:隆基、晶科等企业在越南设厂,隆基越南基地具备3.5GW电池和组件产能,晶科8GW电池及组件项目加速推进,主要供应欧美市场。储能应用:越南工商业储能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5.8亿美元,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通过本地化生产抢占市场,配套智能电网项目提升储能需求。
(四) 电解槽供应:比利时约翰考克利尔公司为越南Tra Vinh和Ben Tre项目提供电解槽,但其中国子公司考克利尔竞立(Cockerill Jingli Hydrogen)参与技术支持,间接体现中国企业在氢能装备领域的渗透。
(五)储氢技术:中国天楹研发的固态储氢技术已应用于国内示范项目,未来可能引入越南,解决绿氢储运难题。
(六)智能电网:越南新《电力法》要求新建风光项目配储10%-20%,中国企业如阳光电源推出光储一体解决方案,支持毫秒级电网切换,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七)重力储能:中国天楹在国内布局重力储能项目,技术成熟后可能复制到越南,解决偏远地区供电稳定性问题。
(八)法律框架:2025年2月生效的新《电力法》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允许直接电力购买协议(DPPA),简化审批流程,目标2050年风光装机占比超60%。激励措施:企业采购绿电可享4年免税+9年减半,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100%,吸引中国企业投资。
(九)一带一路项目:中国电建在越南累计建设50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5.54GW,年减碳750万吨,成为越南最大电力EPC企业。产业链协同:天能集团在越南建设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2025年试产,覆盖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推动绿色转型。
(十)电解槽依赖进口:越南氢能项目核心设备仍依赖欧洲企业,中国企业需加快技术输出,如隆基氢能已在海外中标电解槽订单,未来可能拓展越南市场。储能本土化:越南储能电池进口依赖度高,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如瑞达越南工厂)。
(十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在越南设厂面临欧美反倾销调查风险,需加强合规管理,如隆基通过马来西亚基地规避关税。电网稳定性:越南电网老旧,中国企业参与智能电网升级,如中国能建在崇左项目中整合储能与火电,提升系统灵活性。
(十二)2025年中国企业在越南风光储氢领域将呈现三大趋势:
1. 氢能规模化:华电广治项目投产后,绿氢成本有望下降,推动氢能在化工、交通领域的应用。
2. 储能多元化:锂电池主导下,重力储能、液流电池等新技术逐步试点,配套风光项目提升系统稳定性。
3. 政策红利释放:新《电力法》实施后,中国企业可通过DPPA模式直接对接用户,加速项目落地。
(十三)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资金及产业链优势,已深度参与越南风光储氢项目,未来需在技术本土化、政策合规及市场开拓上持续发力,助力越南能源转型的同时,巩固自身在东南亚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