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机遇!俄罗斯拟“以资源换中国基建”合作模式开发新铁路项目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消息,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正与中国企业探讨在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项目上开展合作,并计划将线路进一步延伸至蒙古国边境。图瓦方面提出以“资源换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即由中方负责铁路及相关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作为交换,中企可获得在当地参与矿产资源开发的权益。类似合作机制此前已在蒙古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采用。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吸引投资与国际合作事务特别代表东斯基赫介绍,图瓦政府正与中国及蒙古国企业就参与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建设及其延伸至蒙俄边境的可能性展开讨论。图瓦计划在12月1日至2日举行的首届“俄蒙地区论坛”上与中国铁路企业合作伙伴签署基础设施发展框架协议。
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全长约411.7公里,其中288公里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123.7公里位于图瓦。预计年运量1200万吨,主要运输图瓦及邻区的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等,还将分流部分粮食、石油、木材及建材运输。该铁路还将服务储量达8.55亿吨的图瓦埃列格斯特炼焦煤矿,为区域资源开发提供关键出口通道。该铁路未来将成为中欧亚运输走廊的重要区段,连接俄罗斯、蒙古国西部地区与中国新疆。
当“资源换基建”合作模式遇上稀土
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其与稀土和稀有金属开发深度绑定。根据拟议的“资源换基建”合作框架,相关矿产开发协议将附带多项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条件,包括仅允许出口经深度加工后的产品(加工地点可能位于安加拉—叶尼塞产业集群,该集群正按俄总统指示建设面向2030年的完整稀土加工体系);要求外方与俄方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向俄方提供其尚不掌握的复杂多金属矿石富集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图瓦拥有多处关键矿产资源:乌鲁格—坦泽克锂矿为俄罗斯第二大锂储量矿(66.5万吨);俄罗斯Rostec旗下企业正在开发的塔斯蒂格斯科耶锂矿(59.6万吨)仍寻求技术合作伙伴以完善加工能力;含钽、铌等关键金属的阿雷斯坎斯科耶矿床亦处于储备状态。
对于倾向通过“资源换基础设施”模式开展跨境合作的中国投资者而言,这类稀土及关键金属资源开发具备明显吸引力。然而,该模式对俄罗斯而言相对陌生,也引发当地对“中企影响力过大”的潜在担忧。同时,俄罗斯提出必须将先进稀土深加工技术(尤其是元素分离技术)一并引入,但这一要求可能与中国在战略性资源技术上的核心利益形成冲突。
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项目已酝酿多年
库拉吉诺—克孜勒铁路项目自规划以来已历经多年、多次调整,其最早的建设初步协议可追溯至2008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项目最初采取“埃列格斯特—克孜勒—库拉吉诺”模式,拟将埃列格斯特煤矿及图瓦地区货物通过库拉吉诺站(南西伯利亚铁路节点,与贝阿铁路相连)运往规划中的瓦尼诺港。
2011年12月,俄罗斯时任总理普京曾在未来的克孜勒—帕萨日尔斯卡亚站工地象征性敲下铁钉,但铁路原定2018年完工的计划最终仅建成约1公里路段;2017年,俄方在东方经济论坛上通过特许经营协议推进项目,并提出将铁路由克孜勒经蒙古延伸至中国,但三年后该特许经营权被暂停,项目再次陷入停滞。2025年以来该铁路计划纳入“中欧亚运输走廊”规划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