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日本内需不足制约经济增长前景,核污水排海纷争带来政治及社会挑战
近期日本多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日前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增长1.5%,按年率计算增幅为6%,显著高于市场预期。7月末,日本央行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进行小幅调整,允许长期利率突破0.5%,且每个工作日以1%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日本是唯一仍在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发达经济体,市场持续高度关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同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启动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诚信国际认为,经济增长的表象掩盖了日本国内需求不稳定的状况,在全球商品需求低迷、日本实际工资下降及政策调整面临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日本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为减轻利率变动对宏观金融稳定性的冲击以及保留应对经济及通胀变化的能力,日本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是渐进的。而围绕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长期纷争,对日本政治、国内社会及日本涉外关系的稳定带来挑战。
日本经济上半年呈温和复苏态势,但内需仍疲弱,且全球需求不足和日本结构性矛盾延续将持续影响日本经济表现。上半年,日本经济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为2.7%,二季度增长主要受益于半导体短缺缓解下,汽车出口的增长及入境旅游消费的增长。受放松疫情限制措施的提振,入境旅游需求增加带动日本服务业活动扩张,5月日本服务业PMI为55.9,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贬值、外国资本流入及股市改革等因素影响,日本股市逆势走强。但展望下半年,日本经济复苏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自6月以来,日本制造业PMI已连续两月低于荣枯线。从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前主要国家制造业PMI均低于50,在全球商品需求不足、通胀压力持续的背景下,日本能否延续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势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二季度日本个人消费减少0.5%,企业设备投资与上季度持平。尽管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但也在持续抬升进口商品价格,并抑制国内消费。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居民6月实际工资同比下降1.6%,连续15个月负增长,降幅环比扩大0.7%,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限制了家庭购买力。由于超过50%的员工受雇于小型公司,缺乏工资议价的能力,若伴随物价提升,实际工资上涨情况不佳,消费支出下降的风险将会提升。
7月YCC政策[1]的再调整是日本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一步。结合目前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数据来看,短期尚不能达到日本央行超宽松政策正常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为减轻利率变动对宏观金融稳定性的冲击以及保留应对经济及通胀变化的能力,日本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料将是渐进的。日本政策制定者曾强调,持续的工资上涨是实现增长驱动型通胀的必要条件,也是日本央行超宽松政策正常化的必要条件,尽管从7月CPI的数据[2]来看,日本央行似乎已走出“通缩”阴影,但从国内消费及实际工资涨幅来看,并未形成内需稳定改善的趋势,对通胀的驱动力弱于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从7月日本制造业PMI来看,制造业仍延续收缩态势,受制于海外经济增长乏力,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存疑。且结合近期日本央行审议委员的相关表态[3]来看,短期内日本央行或将谨慎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货币政策转向将直接影响日本国债收益率及日元汇率的变动,因此在货币政策缓慢调整的过程中,需持续关注日本汇率及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波动情况。若日元急速升值,将影响日本投资者持有的外币计价资产的价值;若收益率大幅上升,则日本债券的持有者将面临一定的估值损失;而若日本国内利率大幅提高,则将抬升日本政府的财政压力,侵蚀政府的债务负担能力,同时也将削弱经济活力。
围绕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长期纷争,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政治、国内社会及日本涉外关系的稳定。尽管日本政府声称将于未来30年排放全部核污水,但在地下水流入核反应堆持续产生污染水的情况下,排海计划的执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时间维度的拉长本就是构成长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福岛核事故的责任方和实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主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存在长年篡改数据、隐瞒安全事故的欺瞒行为,其信用水平的缺失、处置能力的欠缺及日本核电产业的不透明性均提高了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对环境及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由于目前在实时监控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所掌握的数据也均来自于东电,对污染水的安全审查及排放所造成的影响难以准确估量。日本水产品有四成出口至中国,在中国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后,日本出口、入境旅游等方面均将受到负面影响。而就日本国内而言,结合民调结果来看,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日本政府对排海计划的解释并不充分。尽管日本政府已设置总计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的基金用于形象受损对策和对渔业的持续支援,但由于事件影响的覆盖面难以评估,且就赔偿对象、赔偿数额等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或将影响社会稳定性。根据日本媒体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出于对核污染水排海的担忧,叠加物价飙升、自民党议员丑闻、个人编号卡等问题,目前岸田内阁支持率[4]已持续下降且连续两月低于30%,政治稳定性受到一定冲击。考虑到核污染水排海周期较长,其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或长期存在。
[1] 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YCC)是日本版的“加强版QE”,是日本央行以固定利率买卖国债以达到控制收益率曲线的手段。7月末日本央行调整固定利率操作,每个工作日以1%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实际上相当于将YCC政策的浮动上限提高至1%。
[2] 日本总务省18日数据显示,7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同比上升3.1%,连续23个月同比上升,继续在日本央行2%的物价目标之上运行,其中,服务业价格涨幅达到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3] 8月30日,日本央行委员会成员田村直树表示,明年一季度或有足够的数据(工资和通胀数据)来判断通胀能否持续达到2%的目标,这是逐步取消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先决条件。
[4] 根据8月末日本媒体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已从7月的28%进一步降至26%,连续两个月低于30%。岸田内阁的不支持率现为68%,较7月上升了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