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伊三角关系: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中国调解
2024年1月16日晚,伊朗军队对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发动袭击,声称他们正在进行反恐行动。伊朗媒体报道称,伊朗的导弹和战斗无人机已经摧毁了“正义军”(Jaish al-Adl)组织在该省 Koh-e-Sabz地区的两个主要据点。伊朗外交部长侯赛因·阿米拉卜杜拉希安在与巴基斯坦外长贾利勒·阿巴斯·吉拉尼的电话交谈中强调,这次行动不是针对巴基斯坦公民,而是针对伊朗恐怖分子。然而,巴基斯坦官员谴责了这次袭击,声称袭击造成“两名无辜儿童死亡,三名女孩受伤”。他们称伊朗的跨境袭击公然违反国际法,撤回驻伊朗大使,并通知伊朗大使不要返回巴基斯坦。
在外交部长发出呼吁后12小时内,巴基斯坦实施了“玛格·巴尔·萨马查”行动,在伊朗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境内对巴基斯坦裔恐怖分子进行了对等打击。该省的一名伊朗安全官员报告称,巴基斯坦动用了三架无人机进行空袭,造成10名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死亡。伊朗官员强调受害者的国籍——巴基斯坦人,而不是伊朗人——表明伊朗可能会认为此事已经解决,因为伊朗曾表示其行动的目标是非巴基斯坦人。
随后中国公开对伊朗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反恐行动表示担忧,并指出“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切实尊重和保护”。这位外交部发言人要求“近邻和主要伊斯兰国家”保持克制。继巴基斯坦对伊朗锡斯坦和俾路支斯坦地区进行反击后,中方再次呼吁各方保持冷静。此外,北京表示希望发挥调解人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2023年6月建立的巴基斯坦、中国和伊朗三边反恐与安全磋商来实现。
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的行动是三个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中国对伊朗袭击地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境内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国工人的安全表示担忧。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中国企业活跃在俾路支全省各地。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山达克铜金矿项目位于俾路支省西北角。在俾路支省西南部,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COPHC)等公司负责管理瓜达尔港和自由贸易区。中国在俾路支省的其他项目包括新瓜达尔国际机场(NGIA)和一座燃煤发电厂等。这些公司及其中国工人的安全对中国政府来说至关重要。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的任何进一步恶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危机都可能进一步威胁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中巴经济走廊被视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旗舰项目。
中国提出的调解提议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外交的自信转变。它的基础是中国版的全球新秩序。在伊朗和巴基斯坦紧张局势爆发之前,中国也曾表示愿意在所谓的“乌克兰危机”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反映出这一新的外交政策转变。
有助于解释中国调解提议的第三个因素是该地区的政治真空。在美军撤离并随后被塔利班接管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影响力急剧下降。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受到华盛顿战略决定的影响,即专注于与中国的竞争。这使得中国介入并领导该地区的外交努力不仅变得更加容易,而且势在必行。中国在阿富汗日益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
由于美国和英国和欧盟等其他西方大国正忙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以及最近的加沙事件,中国提出担任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调解人是一种新的外交姿态。最终,伊朗和巴基斯坦决定通过双边方式解决此事;如果事态恶化,两国是否会接受中国的提议还不能确定。但是,正如伊朗-沙特阿拉伯调解的情况一样,鉴于中国与双方的友好关系,中国完全有能力充当中立的斡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