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助力塞尔维亚矿业发展

矿业汇   2024-05-21 21:41:57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的矿业投资不仅重塑了当地的经济面貌,还带来了环境的绿色转型。不仅迅速扭转了铜矿的亏损局面,还显著提升了塞尔维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尤其是对铜矿的收购投产,使塞尔维亚成为了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中塞新的合作也许将推动这个国家成为欧洲第一铜生产国。

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2016年,在时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的请求下,中国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了濒临破产的这家钢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公司”。2018年,斯梅戴雷沃钢铁厂一举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连续4年保持第一位置(2018-2021年),近两年次居第二位。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那么,第一名的位置被谁取代了呢?

是同样来自中国的另一家企业,紫金矿业。

现在,塞尔维亚是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与铜伴生的黄金,也使得塞尔维亚成为欧洲重要的黄金生产国。

塞尔维亚的铜矿,集中分布在博尔市: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尔市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东南方向约160公里处,该市大部分为山区,人口约5万,这一个是因铜矿由小村庄而生成的城市。

二、“欧洲明珠”的暗淡

在20世纪初的1902年,博尔村的铜矿发现为该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那个辉煌的时代,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北马其顿组成)的政府成立了国营的博尔铜矿公司。该公司在鼎盛时期员工总数超过两万人,其规模和产量一度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铜矿,赢得了“欧洲明珠”的美誉。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走向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联合成立了南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随后,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为这个地区带来了灾难。

北约,以美国为首,对南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空袭,从1999年3月24日持续至6月10日。在这场战争中,博尔铜矿成为了北约的重点打击对象。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2003年南联盟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对塞尔维亚的制裁,使得博尔铜矿的运营雪上加霜。受损的设备难以得到修复,生产陷入停滞,加之国际市场的封闭和资金的匮乏,博尔铜矿开始走向衰败。

为了逆转颓势,塞尔维亚政府决定将博尔铜矿的所有权转让给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几家外资企业。但这些企业仅对易于开采的矿区感兴趣,随着高品位铜矿资源的枯竭,中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变得不再经济,2010年,这些外资企业选择将矿山交还给塞尔维亚政府。

塞尔维亚政府重新接管博尔铜矿后,面临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和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的多重挑战。尽管政府不断提供财政补贴,但矿厂的经营状况依然每况愈下,负债累累,曾经的“欧洲明珠”如今正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

三、重焕光彩的“欧洲明珠”

2016年春,中国河钢集团成功收购了斯梅戴雷沃钢铁厂,并保留了五千余名当地员工。该年年末,钢铁厂不仅止住了长达七年的亏损局面,还实现了盈利,为塞尔维亚的工业带来了一线生机。

这一成功案例为博尔铜矿的复兴点燃了希望。2018年年末,中国紫金矿业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达成协议,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博尔铜矿63%的股份,并承担了2亿美元的债务。紫金矿业集团承诺保留五千多名员工的岗位,并计划未来追加10亿美元的投资,这成为了当时中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大单笔投资。

中方管理下的博尔铜矿在短短半年内便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壮举。2019年3月,紫金矿业集团再次出手,以4.74亿美元全资收购了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的上部矿带。同年11月,紫金矿业集团进一步获得了该铜金矿下部矿带的权益。

至此,紫金矿业集团全面掌握了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的开采权,该矿是全球已知的十大高品位超大型铜金矿之一。2021年10月,上部矿带正式投入生产,而下部矿带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博尔铜矿与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相距不远,仅约5公里。这两座由中资控制的铜矿,预计铜资源量可达2680万吨,黄金储量接近500吨,且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这些数字有望进一步增加。塞尔维亚方面表示,即便经过百年开采,博尔地区的铜矿资源依然丰富,预计还可继续开采一百年。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具体到资源储量,博尔铜矿已探明的铜金属储量为1079万吨,平均品位为0.45%。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上部矿带的探明铜金属储量为145万吨,平均品位高达2.45%,金金属储量为86吨;下部矿带的探明铜金属储量为1855万吨,平均品位为0.83%,金金属储量为385吨。

到了2022年,博尔铜矿与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的铜产量合计达到22万吨,黄金产量为8吨,紫金矿业集团超越斯梅戴雷沃钢铁厂,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塞尔维亚也正式成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仅次于塞浦路斯。

2023年9月,在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塞尔维亚矿业和能源部与紫金矿业集团签署了开发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下区的谅解备忘录,中方承诺投资38.11亿美元用于扩大再生产。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紫金矿业集团展望未来,计划将年铜产量提升至50万吨,届时塞尔维亚紫金公司将成为欧洲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塞尔维亚也有望成为欧洲最大的铜生产国。此外,紫金矿业集团还将开采冶炼所得的黄金出售给塞尔维亚央行,有效提升了塞尔维亚的国家黄金储备,为国家货币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中塞友谊,未来可期

2023年,我国与塞尔维亚的双边贸易总额306亿元人民币虽然规模不大,但增长速度很快。从2014年到2023年,中塞双边贸易总额增长9.28倍。其中,我国从塞尔维亚的进口额增长16.82倍。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2023年,我国从塞尔维亚进口了116亿元的商品。其中,铜矿砂及精矿(61.6万吨)72.1亿元,铜制品19.4亿元,两者合计91.5亿元,占我国从塞进口商品总额的78.79%。此外,我国还从塞尔维亚进口了7.13万吨的贵金属矿砂及精矿,金额7.4亿元,占比6.39%。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这得益于我国在塞尔维亚博尔铜矿、丘卡卢·佩吉铜金矿的投资和生产。

在全球双碳发展和绿色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铜是重要的原材料,在风力涡轮机、电力传送网、电动汽车、智能装备、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据麦肯锡研究数据,到2031年,全球对铜的年需求量将从目前的2200万吨增至3660万吨,市场对铜的需求超过供应。因此,工业大国对铜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

塞尔维亚的博尔铜金矿与斯梅戴雷沃钢铁厂的故事如出一辙。

两者都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都有曾经属于自己的辉煌年代,也同样经历了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战争、南联盟解体的阵痛,也同样被西方企业收购经过榨取后退还给塞尔维亚政府,留下一堆烂摊子和沉重的负债,一度走到濒临破产的边缘,经历了史上的至暗时刻。

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塞尔维亚看到了希望。

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13

河钢集团牵手斯梅戴雷沃钢铁厂,紫金矿业牵手博尔铜金矿,两只手各自挽救了一座厂,盘活了一座城,带活了一国支柱产业,共同走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共赢共享典范。中塞合作不仅把塞尔维亚的希望变成了现实,还让塞尔维亚有了更大的梦想。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阅读2395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