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备受关注?

总包之声   2024-09-19 15:42:03

640?wx_fmt=png&from=appmsg

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成本变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正式的施工图设计,工程造价往往依据类似项目的合理性进行估算,这增加了结算纠纷的可能性。

  2. 理论基础薄弱:尽管EPC模式自2017年推广以来逐步普及,但其理论基础仍较为薄弱,行业内缺乏扎实、实用的理论来评估和分析项目风险,导致人为操作计算和理解判断上的偏差,从而加大了工程造价的风险。

  3. 管理难度高:业主将整个工程委托给一家单位或联合体建设,在管理模式上存在困难。若业主管理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工程造价争议。同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管理模式及流程不同,相互沟通的时间成本与误差难以控制,尤其在工程变更情况下,管理难度与造价控制难度随之上升。

  4. 造价审核难度大:EPC模式下常有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出现,图纸历经多次更改,且造价涉及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工作相对复杂。对工程造价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要求高,而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计价规则还不够完善和统一,在招标文件编制、设计、施工和结算审计等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5. 合同条款不明确:在EPC项目中,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性是导致结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总价包干合同形式下,如果未按照规定约定工程结算计价方式,则可能导致多计施工费用。

  6. 暂估价偏大带来的风险:在采用固定总价包干的招标方式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的暂估价,并可能导致高昂的费用。这种情况下,发包人不允许承包人自行优化调整的设计内容,增加了项目成本。

  7. 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具有完善的市场信息搜寻网络,以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然而,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公布不及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信息,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

  8. 政府干预和前期准备不足:在投资决策阶段,政府干预过大可能导致可行性研究不足;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会导致概算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施工图设计时间紧迫影响预算上报,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项目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

  9. 结算迟缓导致的资金压力: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仍主要沿用实物工作量进度付款、工程完工需经审计后结算的方式,这对总承包企业造成巨大资金压力,尤其是采购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综上所述,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多方协调、高难度的管理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给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带来了诸多纠纷和风险。因此,加强对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的研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改进EPC工程总承包计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改进EPC工程总承包计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构建决策指标体系:通过对EPC项目常用计价模式的梳理,丰富相关理论,并构建计价模式决策指标体系。这有助于拓宽业主的决策维度,为定性与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2. 优化计算模型:研究新的计价策略,改进传统的计价方法,并通过精确的计算模型来提升计价的精度。这种改进可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减少误差,提高计价结果的可靠性。

  3. 全过程成本控制:从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到收尾等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研究,明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例如,在新能源EPC总承包项目中,可以通过责任划分和各阶段的具体措施来实现更有效的成本管理。

  4. 预算编制与分解: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工程成本,编制详细的项目建设技术规格书,并进行项目工程成本的分解。这样可以初步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并以此作为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目标。

  5. 风险评估与预留预备费: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应预留一定比例的预备费作为风险费用,一般为总成本的10%左右。这有助于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防止实际费用突破控制目标。

  6. 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及建设环节中,要求各部门对成本目标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主动节约和集约资源,从而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投入。

  7. 持续的成本控制与优化:建立详细的预算、有效的变更管理、精确的风险评估和持续的成本控制机制。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EPC项目中合同条款不明确导致的问题有哪些具体案例,以及如何预防?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或模糊常常导致一系列问题。具体案例和预防措施如下:

具体案例

  1. 责任认定模糊:由于合同条款规定不细致,对条款责任认定模糊,容易导致条款存在漏洞。一旦事后双方存在纠纷,承包方拿不出明确的合同条款。

  2. 术语定义不清晰:合同中的术语定义不清晰,使得各方对某些关键概念的理解产生分歧,从而引发争议。

  3. 随机备件供货范围问题:在签订合同时,由于尚未确定设备规格、型号及厂家,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备件数量和种类,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争议。

  4. 不可预见因素的责任划分:例如,在广西某科教信息园工程中,总承包商因遇到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不可预见因素而延期完工,但合同文件定义用词含糊、意思表达不清,导致责任界定不清楚。

  5. 违约金条款的不确定性:如果违约金条款难以执行或过于不确定,则可能导致承包商利用法律技术问题逃避违约金责任,从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预防措施

  1. 详细审查和澄清合同条款:在签约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其明确性和完整性,并就任何模糊不清的部分进行澄清和商榷。

  2. 明确术语定义:为避免术语定义不清晰带来的争议,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所有重要术语的含义。

  3. 提前确定随机备件范围:在签订合同时,应与业主明确随机备件的品种和数量,以减少未来执行过程中的争议。

  4. 合理设置违约金条款:从法律角度正确起草违约金条款,防止承包商利用法律漏洞逃避责任。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合理设定违约金总额,以保护项目公司的利益。

  5. 加强项目管理和监控:发包人及管理顾问团队需严格监控总承包方履约情况,以减免总承包仅注重控制建造成本而未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对项目造成的品质损失。

在EPC模式下,如何有效管理市场环境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EPC模式下,有效管理市场环境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下是几个关键策略:

  1. 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深入合作: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应由专业造价咨询单位与设计单位深度合作,提供关于可行性报告编制过程中各方案造价测算相关数据,通过各项指标与数据的计算帮助业主单位选择科学合理并具有高性价比的方案。此外,在初步设计中,应对采用的工艺与材料单价进行市场考察,判断价格走向和存在的风险,以避免超概算的情况发生。

  2. 招投标阶段的价格控制:在招投标阶段,承包企业应当严格把控报价,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影响整体经济利益。详细分析招投标文件,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控制,并提升企业在决策阶段的竞争优势。

  3.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施工阶段,需加强对变更与签证的审核,确保过程资料完善,降低结算风险。同时,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及时纠偏,关注材料、人工机械价格波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作为价差调整的支撑材料。技术人员还应加强总体承包企业与分包方之间的联系,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追踪与检验,从而提升造价风险防范意识。

  4. 敏感性分析与市场信息搜集:建设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全面细致地对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充分估计市场价格上涨和供求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时,施工单位需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搜寻网络,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

  5. 政策法规与宏观经济环境的适应:承包商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土地和场地要求、经济环境因素、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影响,并评估和管理这些因素带来的成本变化。例如,环保政策的加强可能会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利率调整可能增加融资成本。

针对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有哪些成功的国际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

针对EPC工程总承包计价问题,国际上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发包方需求:在招标前,项目各方面功能定位至关重要。发包人的意图和愿望需要提前制定,并提供详细的“发包人要求”,以减少将来验收时的争议。

  2. 精细化管理:企业应打破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间的壁垒,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资金周转率及效益最大化。

  3. 成本基准线模型:依据最终投标估算创建成本基准线(Baseline)模型,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收集成本数据更新成本模型,并与基准线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原因并预测其对后续剩余工作成本及完工总成本的影响。

  4. 责任成本管控:通过实际案例,如某国供水项目,详细介绍海外EPC项目的责任成本管控过程,探索提升企业成本管控能力的途径。

  5. 供应链管理:确保及时供货、减少供应链中断和管理供应商合同是EPC项目中的重要挑战。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对于EPC项目至关重要。

  6. 固定总价模式下的结算重点:在固定总价情形下,不同计价方式会影响工程结算工作,因此需要关注重点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7. 现代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理论,通过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整合特点进行研究,提供工具、流程与方法来控制进度和成本。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国际经验强调了明确需求、精细化管理、成本基准线模型、责任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以及固定总价模式下的结算重点等方面的重要性。

如何解决EPC项目结算迟缓导致的资金压力问题?

解决EPC项目结算迟缓导致的资金压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优化结算流程:通过引入项目管理软件和自动化工具来提升结算效率。这些工具可以集成数据、自动化流程、电子化文档和实时报告,从而提高透明度和准确性。

  2. 建立完善的结算机制:在项目启动时明确结算的目标和标准,并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确定合适的结算周期。同时,建立一个可靠的工程项目结算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以确保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前期合约规划:避免因合约规划不善而增加后期结算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例如,在招标阶段就应详细规划合同条款,明确总分包界面和施工范围,减少竣工结算时的争议和重复核实的工作量。

  4. 采用闭口总价包干合同形式:按照国际惯例,EPC总承包一般应采用闭口总价包干的合同形式,这样可以减少因审计和进度付款带来的不确定性,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5. 设置合理的里程碑支付:在EPC合同中设置合理的里程碑支付节点,将付款金额与阶段性工作量或成本挂钩,这有助于促进承包商的现金流和施工进展。

  6. 强化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标准化计算方法、改进数据管理和优化审查流程,提高结算工作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效率。

3363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