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正式进军绿氢合成氨

索比氢能   2025-10-14 16:04:04

640?wx_fmt=jpeg&from=appmsg#imgIndex=2

640?wx_fmt=png#imgIndex=3

中石化虽然拥有世界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但在绿氢合成氨和绿氢制绿色甲醇项目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中国能建、国家电投等央国企。

此前曾有传言称,中石化计划给库车项目增加“绿氢合成氨”工厂。不过,增加绿氨项目这个事儿却被中石化另一个绿氢项目抢先了。

10月9日,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二期节能评估报告、碳排放评价、“两高”论证报告编制技术服务招标。据招标公告披露,二期项目制氢能力2万吨/年、制氨能力不少于10万吨/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石化首个绿氢合成氨项目。并且从理论上推算,该项目绿氢产能大概率将全数用于合成绿氨。(生产1吨氨需消耗0.18吨氢气,该项目年产10万吨绿氨,对应年消耗绿氢量达1.8万吨,与绿氨产能高度契合。)

作为国内能源行业的巨头,中国石化始终以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战略目标,在氢能全产业链建设上成果斐然。在绿氢项目领域,中石化先后布局了中原油田兆瓦级制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等6个绿氢项目,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氢市场布局。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5

图:中石化6个绿氢项目

从绿氢下游应用来看,中石化早期推进的绿氢项目多与自身传统石油炼化业务“绑定”。例如,中天合创乌审旗项目一期下游产品用于烯烃绿氢替代;标志性的新疆库车项目,绿氢主要就近供应塔河炼化公司。

直至2024年,中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与朝阳市人民政府签约首个绿色甲醇项目,此次乌审旗项目二期10万吨绿氨项目的启动,才正式宣告中石化全面开启绿氨布局。

绿色合成氨(简称"绿氨")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新型能源载体和化工原料,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化工行业低碳发展的核心突破口。

从全球来看,绿氨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绿氨产能已突破100万吨/年,较2020年增长超10倍。预计到2030年,全球绿氨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至2050年有望突破5.6亿吨,市场潜力巨大。

在国内,绿氢合成氨市场业同样火热,产能扩张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绿氨项目累计已达121个,远期规划总产能约2076.49万吨/年。

今年以来,国内绿氨项目更是迎来投产热潮。7月,远景赤峰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32万吨首期工程、国家电投大安项目2个绿氨标杆项目密集宣布投产,标志着国内绿氨市场实现了从“起步”到“投产”的关键跨越。

中石化作为国内氢能“链长”企业,此时进军绿氨市场能够进一步打通绿氢合成氨产业链上下游,完善其自身绿氢商业版图。这对于整个绿氨市场而言,中石化有望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市场资源,成为绿氨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带动绿氨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阅读2338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