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工程市场十大新发展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际工程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2024年8月1日,由机电商会专家委员会主办、海菁汇线上同步直播,迎来了第34次大讲堂,聚焦于“当前国际工程市场10大新发展机遇”,旨在深入分析市场现状,展望未来发展。中国机电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卓岩出席并致辞。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袁立先生作为演讲嘉宾。袁立先生凭借其40多年的海外工程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角色转型和模式创新,特别强调亚洲市场规模的扩大、非洲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文章由本次讲座内容提炼而成。
01
国际工程市场新形势
袁立先生首先分析了国际工程市场的最新形势,指出过去五年市场规模萎缩了12.1%,且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业主方倾向于将更多责任转移给承包商,合同条件变得更加苛刻。另一方面,国际工程市场繁荣与否,取决资金、不仅取决于需求,同时由于各区域市场竞争和挑战不同,中国企业在不同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显示国际工程市场需要细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要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2018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一直处于转型升级、积极寻求突破的状态,而在今年,更是加大了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经营力度。
02
十大新发展机遇
袁立先生接着提出了国际工程市场的十大新发展机遇
1.亚洲区域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
亚洲已取代非洲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市场,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以印尼为首的东盟国家和南亚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是主要的市场。
2.非洲区域市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市场
非洲市场接受中国技术标准,国内企业在该区域有强劲的竞争力。
尽管各种挑战,国内企业通过现汇项目竞争和属地化深耕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要关注非洲市场矿业和石油等资源开发带来的项目机会。
3.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新的发展方向
2019年后,中国企业在境外投建营一体化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主要在人均GDP<4000美元以下国家,以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主。
未来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要更加注重市场选择和项目选择,把使用者付费能力放在首位。
4.运营维护项目:新的商机
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介入运营维护业务,以把握商机并承担建设者责任。
主动参与运维和自然参与运维的项目包括电站、港口、公路、铁路和轻轨等。
5.矿业项目:机会不容错过
非洲矿业开发需要配套大量基础设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以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为例,展示了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潜在机会。
6.工业项目:机会跃然眼前
工业项目如汽车和钢铁工厂在海外投资设厂,为中国企业带来设计和建造机会。
7.物流项目:商机巨大
物流项目在非洲等地区的商机巨大,特别是由于交通不便导致的物流需求。
嘉友国际在刚果金和赞比亚的投资展示了如何通过控制关键物流节点和通道来获取商机。
8.园区开发项目:厚积薄发
园区作为产能转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越发活跃。
浙江华立等企业通过设立和运营园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拓展新市场的平台。
9.高新技术项目:机会显现
高新技术项目如空气监测系统和公共汽车售票系统在海外落地,显示了中国企业在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10.非洲住房项目:潜力无限
非洲住房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当地市场。
通过与当地社保机构合作,采用以租代售的模式,为公务员等群体提供住房。
此外,袁立先生特别强调,虽然机遇众多,但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适合自家企业的,才是有价值的新发展机遇。”
03
国际合作与展望
最后,袁立先生提到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的增量,以及东道国发展愿景、战略、行业政策,产能转移,资源开发,新能源、环保等战新产业,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等方面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他总结道,追寻国际工程市场的增量是新发展机遇的核心。
04
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者积极提问,袁立先生就如何在不平衡的国际工程市场开展经营和买方市场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在讨论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发展不平衡时,袁立先生建议企业应细分市场,可以以中国技术标准被接受程度划分国际工程市场,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他提出,对于接受中国技术标准的市场,企业可以独立经营;而对于部分接受或基本不接受的市场,则需要寻求国际或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经营,以防范风险。
在讨论如何面对买方市场中业主转移给承包商的更多责任这一问题时,袁立先生强调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他建议企业应关注合同中价格调整、价值工程带来的合同变更机会等条款,依靠合同保护自身利益,在项目签约前后及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利用集团资源和外部资源,尽早通过商业沟通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