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及贸易结构
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重要专题,扩大农产品出口中国规模也一直是中东欧国家的一项重要诉求。无论中国还是中东欧国家,均有扩大相互间农产品贸易规模的主观意愿,也取得了一定的客观成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的十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明显,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01亿美元,2021年增加至16.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83%。本期专题将为读者介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以及贸易结构。
农产品[1]贸易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重要专题,扩大农产品出口中国规模也一直是中东欧国家的一项重要诉求。2021年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表示“要深化农业合作,争取实现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2022年2月6日,波兰总统杜达在北京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再次提出扩大波兰农产品输华的请求。由此可见,无论中国还是中东欧国家,均有扩大相互间农产品贸易规模的主观意愿,也取得了一定的客观成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的十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明显,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01亿美元,2021年增加至16.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83%。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贸易潜力空间,推动贸易规模可持续增长。
[1] 本专题所指“农产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进(出)口主要商品参数”中“农产品”统计口径为准,具体包括商品编码:01-24、290543、290544、3301、3501-3505、38091、38246、4101-4103、4301、5001-5003、5101-5103、5201-5203、5301、5302,网址链接为http://43.248.49.97/,查询时间:2022年3月31日。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
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的总体趋势是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中国进口额迅速增长,中东欧国家贸易逆差明显减少。如图5-10所示,2012年,中国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农产品6.92亿美元,进口中东欧农产品仅为3.09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3.83亿美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出口企业明显受到政策利好的激励,进出口双向贸易额均在2014年出现了大幅增长。随后经过市场力量调整期,在2018年再一次明显提速。这一轮快速增长虽然在2020年因疫情阻碍受挫回落,但2021年再度强势反弹,进出口额达到16.05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达到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17%。可以预见,在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增长仍有较强的政策支撑面,实现农产品贸易平衡有望近期实现[2]。
[2] 爆发于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冲突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图5-10 2012—202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
资料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omtrade.un.org/data)
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一)贸易国别结构分析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开展农产品贸易,但80%的贸易发生在中国与波兰、保加利亚、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希腊6个国家之间(见图5-11)。2012年上述6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的占比为85.18%,到2021年这一比例变化为88.38%。
在这6个国家中,波兰、捷克和罗马尼亚3国在2012—2021年十年间均稳居第一、三和四位。其中,波兰、捷克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均较为活跃。波兰,无论出口或进口贸易,均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主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21年中波农产品贸易额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均超过1/3。2021年中捷农产品贸易占比在10%左右。
相比波兰和捷克,罗马尼亚的特点在于进口中国农产品的排名明显优于出口,2021年罗马尼亚自中国进口农产品1.39亿美元,位列中东欧国家第二位。而保加利亚则主要表现为对华出口的强劲增长,2012年保加利亚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仅有380万美元,到2021年已增至3.9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的19.06%,跃升至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匈牙利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的占比在过去十年间起起伏伏,2019年和2020年跌出前五名,2021年重回第五位。
此外,需要关注希腊近年来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变化趋势。近年来希腊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反而从2012年的2.04亿美元跌至2021年的1.46亿美元,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也由18.94%降至6.11%,排名由第二位跌至第六位。
图5-11 2012—202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国别结构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
(二)贸易国别结构分析
近年来,中东欧国家一直致力于拓展中国市场,扩大农产品输华规模。对比2012年至2021年数据发现,这一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2012年,与中国农产品贸易保持顺差的中东欧国家仅3个,分别是希腊、捷克和匈牙利,其中希腊贸易顺差额最大。2021年,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顺差的中东欧国家已增至7个,分别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波兰、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其中保加利亚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达到1.37亿美元。2012年,波兰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达到2.12亿美元,至2021年波兰输华农产品已达5.78亿美元,贸易差额也由逆差转为顺差。(见图5-12)
图5-12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差额对比
注:2021年北马其顿贸易顺差仅为3400美元。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
(三) 贸易主体结构分析
进口方面,中国各省市2021年积极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精神,扩大中东欧农产品进口规模。2021年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同比增长40.17%,相比2020年,各省市的排名也发生明显调整,2021年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额排名前五的省市是北京、福建、广东、上海和浙江。各省位次的主要变化是山东省由2020年的第2位跌至全国第6位,福建省则由第5位跃升至第2位。
从排名前五的进口省份来看,中国从中东欧进口农产品的驱动力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以上海、浙江为代表,以终端消费需求为驱动力,主要进口食品消费品类商品。如2021年上海进口的中东欧农产品中乳制品占比11.68%、糖食及含可可的食品占14.68%。浙江的中东欧农产品进口中乳制品占比22.73%、啤酒占10.98%、冷冻水果及坚果占10.03%。
二是以福建、广东为代表,以农副业加工原料及中间品为主要进口品类,进口规模扩大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农业产业合作。2021年福建在对中东欧农产品贸易中表现亮眼,其主要进口商品集中在葵花子油渣和初榨低芥酸菜子油两项,分别占福建从中东欧进口农产品总额的37.26%和32.30%。广东则进口了较多的乳清(占10.46%)、无水乳糖(占8.11%)、乳白蛋白(占7.13%)等产品。
三是以北京为代表,进口中东欧农产品结构较为均衡,兼顾食品消费品与农业原料。2021年北京进口的主要中东欧农产品包括低芥酸菜子油(占34.86%)、乳制品(占19.25%)和玉米(占17.85%),仅这3类商品进口额即占同期进口总额的70%以上。
出口方面,2021年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农产品位居前五的省市包括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广东,共计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农产品4.6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中东欧农产品的57.05%。山东主要出口的商品如蛋白胨衍生物(占15.90%),狗食或猫食饲料(占13.95%)等。江苏则出口了较多的非食用油脂(占40.24%)和盐渍猪肠衣(占13.31%)。浙江主要出口的商品与其他省份不同,天然蜂蜜出口占15.54%,填充用羽毛羽绒出口占14.87%。辽宁省出口产品集中于鱼类产品。广东省出口产品主要以非食用油脂和不含可可的糖食为主。
(四) 贸易国别结构分析
1. 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1年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农产品7.83亿美元,其中乳制品进口额达到2.03亿美元,在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总额中的占比超过1/4,紧随其后的HS编码是15、23章产品动植物油脂产品、食品工业残渣及动物饲料,2021年中国分别从中东欧国家进口两类产品1.27亿美元和1.06亿美元。前三类主要进口农产品在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总额中的占比已达到55.70%。
细分到HS8位产品,我们可以发现各大类中进口的主要产品均较为集中。
乳制品大类中,进口最多的单项产品是“未浓缩及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稀奶油,含脂量超过1%,但不超过6%”,占该类目的51.79%,此大类中乳、乳清、奶粉等乳制品超99%。
动植物油脂大类中“初榨的低芥子酸菜子油”一项产品占86.07%,
食品工业的残渣大类中仅“葵花子的油渣饺及其他固体残渣”一项产品就占92.79%。
其他动物产品大类的进口更为集中,98%为“填充用羽毛、羽绒”。
表5-1 2021年中国主要进口中东欧农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贸易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数据计算整理
2. 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2021年中国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农产品8.22亿美元,出口商品集中度不及进口商品集中度,排名第一的出口农产品为鱼类产品,2021年向中东欧国家出口额为1.03亿美元,也是唯一突破1亿美元的出口农产品,在中国出口中东欧农产品总额中的占比为12.53%。其他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动植物油脂产品、其他动物产品、蔬果及制品等。从出口商品大类来看,排名前10的商品进口金额占73.35%。
表5-2 2021年中国主要出口中东欧农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贸易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数据计算整理
细分到HS8位产品,鱼类产品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冻狭鳕鱼鱼片出口1.32万吨、冻比目鱼鱼片出口0.35万吨、其他冻的墨鱼及鱿鱼出口0.35万吨,这三项出口金额占该类目近六成。
动植物油脂大类的出口十分集中,仅一项“化学改性动植物油脂”出口金额占该类产品的88.08%,出口的产品86%输往罗马尼亚。
其他动物产品大类中出口盐渍猪肠衣占该类金额35.17%,填充用羽毛羽绒占29.56%,盐渍绵羊肠衣占18.93%,这三项已超该类出口金额八成。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大类出口产品种类较多,主要产品包括:番茄酱罐头(占18.23%),未列名非醋制作的未冷冻蔬菜及什锦蔬菜(占12.19%),未列名制作或保藏水果、坚果(占11.19%)、调味紫菜(占11.10%)。
杂项食品大类出口最多的是未列名食品,一项产品就占该类总金额的79.09%,其次是酱油占5.07%。
含油子仁及果实大类中,出口较多的产品依次是:白瓜子(占34.25%)、未列名食用植物产品(占26.92%)、其他葵花子(占7.94%)、罂粟子(占7.00%)、枸杞(占6.52%).
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大类中,出口最多的单项产品是“其他零售包装的狗食或猫食饲料”,单项产品占该类金额的七成。其次是“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占26.18%。
本文节选自《欧洲区域经济研究报告2021—2022(中东欧卷)》第三篇第五章,姜建清、汪泓主编,赵欣舸、陈飞、刘功润副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22年12月第1版),P127—133。撰写人: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