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

国际工程与境外投资   2024-11-24 12:10:52

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双方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合作动力持续增强,友好往来更加频繁,经贸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成为地区乃至国际经贸合作的典范。展望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稳定的政治关系、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将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持续深化在经贸领域的合作。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顺利举行,这是建交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对发展双边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意味着双边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合作动力持续增强,友好往来更加频繁,经贸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成为地区乃至国际经贸合作的典范。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建交3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夯实经贸合作,构建了内涵丰富、充满活力、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2020年,中国与中亚国家举行首次外长会晤,此后外长会晤机制定期举行,经贸合作成为该机制会谈的重要内容。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双边命运共同体,而“利益共同体”是核心内容。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制定了中长期经贸合作规划,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经贸合作机制日趋完备。

2023年,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机制进入全方位的高速发展期。2023年4月,商务部与中亚国家经贸主管部门建立了中国—中亚经贸部长会议机制,并分别就深化经贸合作、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签署了多边合作文件。2023年5月,中国—中亚机制提升至元首层级,这标志着双边合作迈入新境地。中方倡议成立的多边经贸合作平台包括中国—中亚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中国—中亚产业与投资部长级会晤机制等,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领导人签署的《中哈联合声明》《中吉联合宣言》《中塔联合声明》《中乌联合声明》等一系列涉及经贸、投资、能源、交通、农业和科技等重大领域的双边文件,对完善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3月,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正式启动,这一机制有利于将中国与中亚达成的各种经贸协议有效落实,助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贸易额度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已从建交初的4.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86亿美元。自此之后,双边贸易额更是进入持续上升阶段。202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猛增到5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中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为702亿美元,较原本计划在2030年实现700亿美元目标时间大大提前。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了27%,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与中亚国家不仅贸易总额增长势头强劲,而且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投资总额也在不断上升。截至202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70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新能源和油气采矿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对绿色转型的支持、电力需求的增长,以及“转型矿产”需求的增加,中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外部资金,而中国能为中亚提供所需的投资。可以预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的投资额将不断有新的突破。

三是经贸结构不断优化。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与中亚一直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受生产力、经济结构等各方面的影响,贸易结构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上。据统计,中国与中亚1996年—2013年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平均值均未超过0.2。就贸易结构而言,这一阶段中亚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如石油和天然气,而中国向中亚的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单一的经济贸易结构对双边的经贸合作而言会造成经济风险较大、容易产生贸易摩擦及经济合作潜力较小等问题。

近年来,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2022年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农产品、能矿产品同比增长超过50%,对中亚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42%。此外,中亚国家有近300家企业进驻了中国的电商平台。2022年,中国与中亚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了95%,双边的优质产品进入了对方的市场。根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除了传统的能源贸易外,中国对中亚的出口以机械器具及零件,以及电视、电气等工业产品为主,同时加大了木浆、纺织等相关产品的出口,其中出口与糖相关产品增加1677.64%,植物纺织纤维等纺织产品增长1169.12%。中国从中亚进口光学、照相等仪器设备及其零件增长1532.51%,精油及香膏、芳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增长1010.9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结构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首先,贸易结构不够丰富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中亚地区的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在2024年—2025年期间,中亚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8%左右,是次区域中增长率最高的。中亚经济的韧性归因于持续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中亚石油生产能力扩大推动的持续出口增长。从整体的贸易结构看,目前中亚国家经济仍然以资源型为主,而且各国之间的资源差异导致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尽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结构在优化,但是目前还是以能源贸易为主。如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这些产品的进口额达到了324.5亿元,占同期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总值的55%。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的贸易总额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的来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结构相对较单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制约了双边的经贸合作。

其次,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也是限制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中亚国家内部的交通联系并不乐观,不少地区缺乏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导致中亚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费用较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商业往来,对推进中亚地区一体化和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造成挑战。中亚地区内部市场经济不均衡,且不同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差异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整体的贸易质量。2023年中亚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哈萨克斯坦2905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909亿美元、土库曼斯坦771亿美元,而其他两国刚过百亿美元。2023年,中哈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就高达410亿美元,占中国与整个中亚地区贸易总额的46%。2023年中塔贸易额达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53.5%,但仅占整个中亚地区的4.4%。2023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进出口额相比上年同比下降5.2%。这种不平衡要求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需要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

再次,投资环境有待提升。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哈萨克斯坦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排名第25位,较上年提升3位,但其他中亚国家的排名比较偏后,土库曼斯坦因自身发展的原因,直接不参加排名,可以说中亚国家仍然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不稳定等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如,中亚五国各自独特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策略产生影响。当前,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提供了税收优惠,如免征所得税、减免增值税等,这将吸引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然而,土库曼斯坦的税收政策和招商政策相对复杂,可能会增加投资成本和风险。

贸易便利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通关障碍。如,中亚国家并非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尽管各方都在积极推动,但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还是未能加入世贸组织,这对深化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将产生影响。

最后,地缘政治紧张影响经贸合作。近年来,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中亚一些国家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中国在中亚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2023年中亚地区形势总体向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24年,一些全球权威国际评级机构已经上调中亚地区各项发展指标,看好中亚地区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国际环境紧张的背景下,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

随着国际地缘局势的变化和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展,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有所收缩。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等借此机会,纷纷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系,提升在中亚的影响力。2023年9月,美国借召开联合国大会的时机,举办了美国—中亚“C5+1”元首峰会,强调双边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性。2023年9月,德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在柏林会晤,启动了“C5+1”元首峰会。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日益激烈,而且美西方国家的政策取向和战略部署将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环境。当前,全球多方力量正在通过经济援助、政治压力和军事干预等方式,试图在中亚地区扩大其影响力。同时,西方大国可能会通过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方式,间接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

其一,稳定的政治关系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提供保障。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2023年1月,中国同土库曼斯坦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有利于加强双边战略沟通,完善政策协调机制,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深化的政治关系对各方经济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政治关系不仅增强了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而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措施,提高了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助力中亚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中国与中亚睦邻友好关系提升的体现,也是经贸领域不断务实合作的结果。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包括在贸易、投资、能源和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文件,这些协议为进一步深化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可以看出,在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关系不断提升,地区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未来,随着中国与中亚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化,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双边良好的政治关系将推动更多领域的合作,如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还将为双边的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其二,广泛的现实需求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增加动力。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不同商品上各自拥有比较优势,双方的出口商品结构具有较低的相似度,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商品类别上,双边可以互相补充,减少竞争,增加贸易量。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处于较领先地位,对中亚产品的出口也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据统计,2023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机电产品739.4亿元,同比增长72.3%;劳动密集型产品额达到474亿元,增长75.2%。这一时期,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以及金属矿砂和农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增长幅度最为明显。中亚国家则在畜牧业、农产品、矿物燃料和资源能源类商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中国与中亚国内的产业各有不同,且商品互补性极强,这为双边合作提供了重要动力。

清洁能源合作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加速器”。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而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双边合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亚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清洁能源顺利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发展实现了有效对接,双边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正在中亚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以满足中亚国家的能源需求和能源转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合作历史悠久,涉及油气、清洁能源发电、电网等多个方面,成果丰硕。在清洁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与中亚具有相互需求程度高、资源互补性强等特点。

其三,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各方贸易提供便利。为进一步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帮助中亚建设了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吉乌公路、卡姆奇克隧道和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等,这些项目的完成对于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其中合作最多的是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中哈共拟定了52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超200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额近400亿美元,而基建投资占比最大。随着国际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超过70%的中欧班列途经中亚国家,这些基建完善了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不断加强“五通”领域的合作,这对区域一体化有着重要影响。在政策协调方面,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加强战略对接与政策沟通,提升了发展规划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联动发展。在贸易畅通方面,通过简化程序、降低贸易壁垒等方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在资金融通方面,双边在金融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多边开发机构与共建国家开展联合融资,促进投融资活动的多样化和市场化。总体而言,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多个层面的努力,使双边在区域经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合作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便利性,促进了整个区域的繁荣和稳定。

其四,坚定的民意基础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增加底色。千百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一道推动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双边经贸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需求,这种合作不仅基于双方的经济互补性,而且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目前,中国已与中亚国家结成62对友好省州市,教育、文化、卫生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相互理解,也筑牢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推动双方深化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民心相通,构建起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成为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民意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增加了中亚人民对中国的认同。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哈萨克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法蒂玛·库克耶娃指出,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哈萨克斯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哈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曾多次来华采访报道,他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经贸合作影响巨大,让中国与中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互惠共生,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高度的民间认可消除了彼此的隔阂,增加了双边的理解与信任,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为区域经贸合作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措施建议

第一,推动中国与中亚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还需积极推动新业态的发展。首先,推动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海外仓,也帮助中亚国家企业入驻中国的电商平台,以此推动双方的优质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当前,一些企业如新疆亚欧国际物资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中国商品海外仓,这有助于促进中国商品在中亚市场的占有率。此外,兰州陆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企业达成合作,设立了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国甘肃海外仓,这标志着双边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跨境电商平台的搭建。为了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需要建设更加高效的基础设施,如物流配送系统、支付平台和数据交换网络。中国正在与中亚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和信息交流平台。中哈物流合作项目的建成,不仅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与其他中亚国家推动建立跨境电商树立了榜样。中国与中亚想要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还需要优化支付流程、采用区块链技术、支持多币种支付(包括电子钱包和移动钱包),同时完善政策支持和监管机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变得更加顺畅、高效且成本低,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第三,实现创新驱动持续赋能。随着全球贸易模式的加速变革,数字贸易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中国与中亚需加速数字贸易合作,推动规则对接和标准互认,并向中亚国家分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领域的发展经验,持续为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2023年11月,中国—中亚数字贸易促进司局级会见在杭州举办,这是继2023年5月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签署中国—中亚经贸部门关于数字贸易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来的首次会议。目前,中国与中亚数字贸易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业务成果,如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了“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双方还就中国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5G技术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未来,数字贸易的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合作的强劲动能。

第四,保障中国与中亚区域经贸合作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一体化,确保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举措。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动双边在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提升跨境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区域内铁路、公路联通对接,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的连接水平。其次,提升跨境物流的建设水平,完善中国与中亚的物流网络,提高多式联运衔接运转效率,加强以中欧班列为中心的运输网建设,构建畅通的跨境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最后,优化中国与中亚跨境口岸通关效能,加强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口岸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体系改革,实现口岸数据联动。除此之外,中国与中亚还要确保农产品、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供应链的稳定,推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2122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