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寻求中外文化和谐发展之源,又是形成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互信关系、实现项目成功之魂,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注意识别风险,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国际业务信用体系,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行业竞争激烈趋势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工程的诚信管理体系,是企业面对国际工程信用问题的综合治理机制。通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创建和谐的诚信文化、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激励守信行为,制约惩罚失信行为,使企业的国际工程业务诚信合规。

制定国际工程信用制度

企业制定自身的国际工程信用制度时,必须根据国际工程的特点,密切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紧密围绕国际工程调研、投标、签约、执行四个阶段,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这样可以使企业制定的信用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所承揽的国际工程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信用制度可以涵盖多项内容,笔者在此简述四个方面:资信管理、诚信公约、合同评审、账款回收。

一、调研阶段的资信管理

国际工程调研阶段,可对工程项目相关方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包括业主、融资方、当地政府及相关方的资信背景,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了解工程国政府对项目是否支持;调查项目业主的相关背景;核实项目的资金来源;建立可行性诚信档案。

二、投标阶段的诚信公约

国际工程投标阶段,可针对投标项目,由企业牵头,联合其它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等签订投标诚信公约。所签订的诚信公约是投标方内部增强互信,约束遵守行业道德和契约精神的文件,旨在对内提升凝聚力,对外增强诚信度。  

三、签约阶段的评审管理

签订国际工程合同阶段,要认真进行事前评审,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补充完善。评审合同可从合规性、公平性、完整性、风险性与可行性等方面综合把握,用合同条款清除那些可能引发不诚信行为的隐患。

四、执行阶段的账款管理

国际工程执行阶段,为防止出现账务违约、拖欠工程款等情况,企业要认真研究,提前制定国际工程应收账款管理办法,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可依据管理办法有据追讨。追讨违约账款时,应提前搜集好证据,并充分做好诉讼仲裁的准备。

创建和谐的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诚信为本”“童叟无欺”“一诺千金”,这些思想千百年世代相传。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准则。

在此方面,国家先后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文件,为企业加强自身和谐诚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国内企业,特别是承揽国际工程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做到:用诚信的理念和健全的诚信规章制度,去引领和规范企业的自身行为。

同时,积极营造开放的诚信氛围,鼓励员工踊跃参与企业诚信建设。做到了这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有效促进行业企业之间的同步协调发展。  

笔者参与的巴基斯坦煤矿建设工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该国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与国内不同,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加之当地经济极不发达,缺少先进的管理制度,导致当地工人不遵守工作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我方没有以偏概全,对当地人的诚信予以全面否定,而是积极主动想办法,用自身严格遵章守纪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去影响和带动他们,最终,使合作双方在理解的前提下,达到了相互包容,高度信任,通过和谐共事,有效弘扬了中国诚信文化,体现了中资企业的亲和力。

建立健全完善的诚信体系

企业构建国际工程诚信体系,除健全自身诚信制度、弘扬诚信文化外,还要从国际工程的整体角度出发,与利益相关方达成默契。可围绕国际工程的共同建设目标,建立相互认可的约束机制,携手并肩,共同维护国际工程的诚信体系。

一、业主与承包商的诚信契约机制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提出了“柠檬效应”,指因信息不对称,使好的商品遭淘汰,劣质商品逐渐占领市场,导致市场整体质量下降。

纵观我国企业,无论是投资运营项目,还是建设承揽工程,都需要与项目业主达成一种共识,即以诚信态度和契约精神彼此对待,营造诚信文明的规则生态,以此防止“柠檬效应”对国际工程各方造成伤害。

二、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的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级、信用认证,采用政府推动、行业自律、第三方评价、社会监督的模式。近年来,国家为了与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接轨,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多项规定。从而,使我国企业承揽国际工程有了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撑。

对此,企业在承揽国际工程时,必须以严格落实国内政策为主线,将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贯穿和应用于承揽的国际工程实践的全过程。同时,强化自身信用管理,加强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信保等行业组织和专业评级机构的合作,以此不断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扩大行业影响力。

三、信用担保机制

信用担保机制,是企业在运行中必须建立的防止因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严重损失的防控机制。

最典型的当属工程担保,最早起源于1894年美国国会的“赫德法案”,该法案要求所有公共工程必须事先取得工程担保。至今124年过去了,工程担保机制现已相当成熟。

目前,承担国际工程担保的机构有银行、保险公司及专业担保公司。工程担保包括:主权担保、投标担保、履约担保、付款担保、履约担保、质保担保等。这些担保可以是保证金,也可以是银行保函,它们贯穿于企业承揽的各类工程始终,以增加工程违约成本的方式维护着工程诚信体系。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制的约束功能,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此应对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