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lqdHj6AeCc7sQ2OX1DpTx0h5z8Lna4.jpg

2022年的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榜单(以下简称“榜单”)无疑是观察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但是,榜单所反映的2021年工程市场状态却在2022年发生了较大改变,俄乌冲突、制裁、大宗商品之争,进一步拉紧了2021年本已紧张的供应链,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继续发展,而美联储的快速加息对于生命周期相对较长的工程项目更意味着投融资成本与收益平衡点的大幅调整,全球能源市场供应趋紧和能源结构加速转变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在归纳和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巨头2021年业绩表现的同时,需要提醒读者:由上年业绩分析今年的市场表现需要加入更多的考量变量,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已经或将出现反转。

2021年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出现新特点

榜单显示,2021年的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化特点。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的条件下,企业更多关注与发掘本地承包市场,着重解决供应链瓶颈,为后期发展蓄积力量。

一、国际市场业务总体规模继续萎缩

2021年,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冲击下明显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数据显示,2021年的全球产出实现了同比6.1%的增长,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内的全球贸易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0.1%。但是,榜单显示,上榜企业2021年的国际收入比上年再次减少,从2020年的4204亿美元降至3979亿美元,降幅为5.4%。这也使得全球250强2021年的国际业务额成为过去10年来的最低值,仅为期间内高点2013年国际业务额的73.1%。这一变化态势也使得新冠疫情对国际工程市场的冲击呈现出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完全不同的情况。上一轮危机在短期内反而助推了工程业务的蓬勃发展,而此次危机下,即便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国际工程业务市场仍较为疲软。

当然,尽管E NR称数据下降是因为ACS首次与豪赫蒂夫合并申报并删除部分共享收入,但“1 +1<2”仍难以简单解释为会计调整,况且更多的国际承包商愿意参与并提供数据也是有利于整体业务表现的改善。所以,250强国际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行业性而非局部的。其中,上一轮危机之前全球持续扩张为各国所积累的财力和此次危机前各国尚未从上一轮危机中获得完全复苏的差异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虽然250强的总体国际收入有所下降,上榜国际业务收入的最低门槛却有所提高。2021年,上榜的第250名承包商大湖疏浚与码头公司的国际业务收入是2590万美元,而2022年的第250名依旧来自美国,Traylor建筑集团的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了3690万美元,比上年提高了42.5%。可见,在市场依旧疲软的情况下,竞争更为激烈,而较大企业在市场中也占据着更为有利的地位。

二、国内市场成为承包巨头更重要支撑

在国际业务出现连续萎缩的情况下,国际承包巨头加大了国内业务的发掘力度。2022年的250强的国内收入合计为15578亿美元,为其国际业务的3.9倍。新签合同额也呈现相似的特点。2022年250强的国内新签合同额合计为29083亿美元,是其国际新签合同额(5472亿美元)的5.3倍。不仅业务分布如此,国际承包巨头还通过各类资源的调配实现国内业务发展的更强动力和能力。以人力资源为例,根据ENR的调查,受访承包商中有72家表示将增加国内的专业雇员规模,57家表示要减少,42家表示不变;针对海外的专业雇员规模,58家表示将增加规模,68家表示要减少规模,37家表示维持现状。可见,对于国内与国外的专业人员资源规模的合适比例,多数承包巨头的基本态度是要增加国内岗位数量,相应调减国际岗位数量。这种业务市场重心的调整既是对业务需求的响应,也代表着承包商们基于收益和风险对未来全球承包市场发展态势的判断。

三、多数承包巨头的业绩表现有所改善

有趣的是,尽管上榜企业国际业务总额萎缩,但总体与个体的差异却不小,应避免以全概偏地看待市场表现。由于每年进入榜单的企业并不相同,在进行年度发展比较时需要更准确和谨慎。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排名领先的250家工程承包企业国际收入的中位数比上年增加了5.89%,从上年的4.13亿美元增加到4.38亿美元。换句话来讲,就是排在中间(即第125位)的承包企业的国际业务收入要高于上年。250家企业中有236家在2020-2022年间连续3年上榜,其中的147家(占总数的62.3%)企业实现了国际业务收入的增加。而2022年的前25家企业中有19家实现了平均7.1%的国际收入增长,数量占比更是高达76%。这种变化说明,虽然250强的整体国际收入减少了,但排在靠前位置的企业的国际收入却更高。当然,这种变化也并非简单的业务集中。2022年,ACS在调查数据上实现了对豪赫蒂夫的报表合并,作为集团继续蝉联250强榜首。但2021年其国际业务只有327.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榜单中ACS和豪赫蒂夫的国际收入分别有366.9亿美元和275.4亿美元,似乎ACS仍面临着并购后业务整合的不小挑战。从ACS集团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ACS集团在2021年实现销售额278.37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增长0.5%;不包括出售产业等资本收益的普通净利润7.2亿欧元,比上年增幅高达32.9%;持有的订单同比增长11.3%,达到672.6亿欧元;持有净现金 20.09亿欧元。如果加上出售给万喜的工业服务的资本收益, ACS集团在2021年的净利润高达30.45亿欧元。除此以外,ACS通过特许经营获得的Abertis公司持有的交通运输收费也提供了净利润。2020年曾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急剧下降的西班牙收费公路的交通运输量在2021年有所恢复,对集团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贡献增加了1.88亿欧元,净利润增加了1.52亿欧元。ACS的建筑部门的普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8%,达到2.73亿欧元,占集团普通净利润的37.9%。豪赫蒂夫在美洲价值1.52亿欧元的合资项目仍在进行,ACS还投资了1.35亿欧元的能源项目,并以900万欧元收购了英国的家庭护理服务公司Star Care。

四、欧洲是企业数量和业务收入双双最多的区域

尽管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多以拓展全球市场为重要目标,但其业务仍会有侧重点。2022年榜单的国际收入分布中,欧洲表现突出。一方面,欧洲承包商在国际市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上榜的欧洲承包商有41家,虽然数量上与美国承包商相同且其国际市场业务收入总和的占比低于上年,但仍然占到了250强国际业务收入总和的45.6%。相比之下,同为41家的美国上榜承包商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只有6.1%。另一方面,欧洲市场也是250强国际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 250强来自欧洲市场的国际业务收入共计1131.0亿美元,占其全部国际业务收入的 28.4%。强大的工程承包企业和丰厚的市场发展机遇既为欧洲承包商创造了更好的机会,也培育了更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不过,在分析欧洲的国际业务市场结构时也需要注意,尽管把欧洲承包商作为整体进行分析,但因为欧洲国家间的业务也计算为国际市场业务,与其他主要国别地区承包商的业务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五、供应链挑战推动交通运输业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高企的关税和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协定不仅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成本,更明显影响了各方对供需关系的判断和预期。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各国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深刻改变着各国企业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模式和内容。为了应对和缓解供应链紧张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各国加强了交通运输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从这个领域中发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榜单显示,上榜企业国际业务收入中,有1321.7亿美元来自交通运输领域,占到所有领域国际业务收入的几乎1/3(33.2%)。甚至在250强国际业务总收入同比减少5.4%的情况下,交通运输的收入还增加了1.2%(16.4亿美元)。排名第116位的印度承包商Afcon的经理帕拉玛希瓦(Paramasivan)称,公司业务位于不丹、孟加拉国等国,以及中东和非洲,受物流成本增加的影响显著增加,发展物流的需求明显增强。与2020年时的交通运输发展需求不同,2021年的业务发展是为了保持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在9大行业领域中,交通运输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中上位置。2022年交通运输收入排名前10位的承包商中,中国能建是新晋企业。前 10位承包商的交通运输业务收入合计840亿美元,占到250强交通运输收入总额的63.6%。万喜力压ACS/豪赫蒂夫集团,排名第2。

六、多数企业通过专业化策略谋求错位发展

笔者根据榜单各上榜企业的业务分布测算,一般民用建筑领域贡献的业务收入比重指数最高,甚至略高于交通运输领域。此后的贡献度按从高到低分别为工业石化、供电、制造业、供水、污水废物处理、电信和危险废弃物处置。上榜的250家企业中,其国际业务收入完全来自于单一领域的有62家,占企业数的将近1/4(24.8%);从某一领域获得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9%的企业高达205家,占到企业数的八成以上(82.0%)。以排名第55位的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为例,其2021年国际业务完全来自工业石化领域。虽然其全球雇员只有5061人(截至2022年3月数据),但其2021年的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了15.8亿美元,人均国际业务收入31.2万美元。2021年,广泛分布在超过60个国家的国际市场提供了千代田62.2%的收入。其业务收入的51%来自液化天然气项目,20%来自环境和新能源基础设施项目,18%来自炼化和石化项目,11%来自制药和生物化工领域。这种情况可能说明,国际工程巨头在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集中优势资源、巩固优势领域的发展策略,以期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承包商获得更高市场占有率

在2022年的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榜单上,中国承包商稳稳占据前6位,且上海建工对万喜实现超越,跃居第7位。但是,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中国承包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依然存在差距。2022年ENR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的表现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一、上榜企业总量和业务收入再创新高

79家中国企业上榜ENR国际市场250强榜单,比上年增加了1家。但是,新冠疫情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业务带来了严重挑战。79家中国企业中有5家企业并未出现在上年榜单,说明有4家去年上榜的企业今年跌出了250强。新上榜的企业分别是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榜的中国企业2021年共实现国际业务收入1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与250强国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 .4%的对比明显。中国企业占全部上榜企业国际业务收入的28.4%,比上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与韧性。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在出入境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仍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从中获得了发展的机会。2021年榜单中,排名最低的是第242名的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2020年的国际业务收入为3700万美元。2022年排名最低的中国企业是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其海外业务收入为3750万美元,比上一年的江联重工略高1.3%。

二、各地方企业在ENR国际市场榜单上崭露头角

上榜的79家中国企业来自34个城市。其中北京的企业最多,上榜企业有26家;江苏以10家企业的数量跃居第2位;山东以 7家企业排在第3位;江西6家;上海5家。南通 3家企业上榜;济南、哈尔滨、成都、南京、合肥、西安和长沙各有2家企业。除此以外,青岛等22个城市都有企业上榜。这些企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过,从排名来看,各省的企业相对位置靠后,直到第40名才出现非北京的中国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南昌的2家企业(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中煤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67和68位。北京因对外承包工程央企总部集聚,历来都是海外工程市场的中国企业领头羊。江苏、山东和江西等省企业国际市场业务的迅速增加既说明地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逐渐增强,又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海外发展增加了企业梯队的深度与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由于承包企业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中国企业国际业务拓展能力仍差距明显

由于ACS和豪赫蒂夫的报表合并,上年在榜单上排名第11位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顺势上行1位,进而使得进入榜单前10名的中国承包商数量增加1家,达到4家。其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超越了瑞典的斯堪斯卡公司,排名第7。中国承包商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的国际业务收入为219.0亿美元,仅占排在榜首的ACS/豪赫蒂夫集团的2/3(66.9%),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业务收入则分别只有ACS/豪赫蒂夫集团的41.8%和37.6%。相比于国际业务总量的差距,中国承包商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更来自于国际化程度。这4家中国承包商的国际业务收入占全球收入的比重均不足20%,从高到低分别为17.7%、17.2%、5.6%和 5.1%。相比而言,其余 6家外国承包商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最低的是排名第2的万喜(46.4%),最高为排名第1的ACS/豪赫蒂夫集团(90.3%)。进入榜单前10名的4家中国承包商的国际业务占比平均为11.4%,把前10强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拉低到48.4%。回顾2021年的榜单,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还达到21.1%,比今年高出3.4个百分点;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占比为19.8%,比今年高2.6个百分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为5.5%,比今年略低0.1个百分点。虽然如前文所述,全球承包商在2021年更多回归和重点发展国内市场,但国际市场的丰富机会仍使得这些外国企业得以获得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支撑。

四、中国企业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中国承包商2021年的海外市场中,亚洲(不含中国市场)仍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412.7亿美元的收入占比为36.5%。但是,与上年相比,中国企业在亚洲市场的收入减少了30.9亿美元,在国际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也下降了4.8个百分点。类似的,中国企业收入减少的海外市场还有非洲市场277.4亿美元(同比下降17.0亿美元)。但除此以外的其他主要区域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业务收入。其中,中国企业也在全球250强增长明显的欧洲市场获得了更多业务收入。2021年,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共实现115.1亿美元的收入,比上年增加了42.5亿美元,增幅高达58.4%,使得欧洲市场在中国企业国际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澳大利亚的市场更是增长迅速,2021年中国企业来自澳大利亚的收入为59.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46.7亿美元,增幅高达366.3%。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250强的国际业务收入市场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按照市场份额从大到小分别为亚洲(55.3%)、非洲(59.3%)、中东(40%)、澳大利亚(25.8%)、拉美和加勒比(22.9%)、欧洲(10.2%)、美国(3.3%)和加拿大(1.8%)。与上年相比,除非洲下降了1.7个百分点、加拿大保持不变外,其余各区域的市场份额分别增加了6.3%、6%、18.2%、1.7%、3.3%和1.2%。市场份额的增加既是2021年主要市场区域经济复苏加强的结果,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承包企业在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下,仍能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五、中国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差异较大

榜单前10名的优势行业领域主要集中在3类,中国企业表现尤为明显。其中,交通运输领域贡献了最高的国际业务收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收入中分别有75%和73%来自交通运输行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74%的国际业务收入来自一般民用建筑领域,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8%的国际业务收入来自发电领域。在ENR列出的9大行业领域中,中国企业虽均进入前10位榜单,但表现却差异较大。运输领域,中国公司分列第1、第 6、第8和第10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年的第 9位升至第6位。石化领域,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2位和第3位,位次均比上年有所提高。相比而言,制造领域、工业领域、电信领域和污水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前10位中都只有1家中国企业上榜。在面临市场需求复苏和各国仍有严格限制性措施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中国企业在开拓专业领域市场时也遭遇更多为保护本土承包企业而采取的专业资质和相似项目经历等限制,增加了开辟细分且有较高利润业务领域的难度。

国际工程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

无论是全球250强的新订单,还是中国企业在2021年的市场表现,似乎都预示着中国企业有望在2022年获得更好的发展,但结论的得出恐怕不能那么简单。

一、全球经济大幅放缓风险显著增加

2022年,全球经济并未延续2021年强劲复苏的态势,而是在俄乌冲突和其引发的一系列制裁和冲突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根据IMF在2022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中的预测,2022年的全球产出将同比增长3.2%,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9%。而简单把这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2021年的增速(6.1%)。IMF7月对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测比4月俄乌冲突已经爆发时还要悲观,分别调降了0 .4和0.7个百分点。其中,IMF认为欧元区的产出增速要从2021年的5.4%放缓超过一半,在2022年只能增长2.6%,美国的增长则从5.7%放缓至2.3%。如前所述,欧洲是2021年全球承包商国际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俄乌冲突持续,欧洲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将面临严重挑战,为解决能源价格高涨、工业原料不足和难民问题所需的政策性财政支出将进一步挤压其他工程项目的资金供给。由企业破产所引发的供应链问题可能将继续放大工程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走高的“滞胀”风险可能显著增加。

二、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产生广泛收缩效应

历史经验说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退出进程往往伴随着国际资本向美流动和地区性经济危机。为追求更高收益回流美国的资金将抽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资源,使得存量债务的偿还需要负担更高的利息成本。美联储在应对国内高通胀上的行动滞后,使得其不得不采取更大幅度和更为长久的收缩,对全球经济产生的收缩效应值得警惕。虽然在经济过热时,以更高利率压制泡沫出现并非是不恰当的操作,但在当前通胀有相当部分原因是来自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不仅对其他国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美国经济的脱实入虚,使得资金无法流向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虽然拜登连续通过《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缩减法案》等一系列的行动试图以政府资金解决市场失灵,但其有限的资金和封闭的政策环境很难真正激发其市场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而欧洲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被美国带下水,难以自救且需要美国施以援手,欧洲央行更被迫与美联储采取协调性的升息行动,将进一步放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

三、国际市场竞争可能因市场萎缩更为激烈

一般说来,2022年ENR国际业务250强的新订单数往往是其下一年业务的先行指标。数据显示,与上年相比,250强的新订单额增加了17.6%。其中,国际业务新订单额增加了5.1%,国内新订单额则增长了20.8%。在全球经济面临复杂环境的情况下,主要承包企业都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预计2022年的全球工程市场由各承包商主要探索国内发展机会的局面将进一步增强,而国际工程业务则可能出现波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和开放向来存在冰火两重天。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等领域,大量市场参与者的积极行动不断压低价格和利润,大量承包商不断追求扩大规模以保障正常运行。监管或合规成本的增加,哪怕幅度极为有限,都会对市场竞争格局造成明显而广泛的影响。对于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市场准入并不容易,市场分割较为严重。这不仅使得企业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而且使得一旦标准和规范稍作调整就可能对外来参与者形成实质性的阻碍。

四、供应链韧性与能源转型提供大量业务机会

2022年的全球工程市场仍将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重要特点。各国在今年面临的巨大通胀压力将促使政府和市场做出反应。除了和以往一样,各国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与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的物流连接之外,今年物流建设的另一重点是适应供应链网络的重构与更新。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原有的全球市场和互联互通短期内无法恢复,区域内的供应链网络成为发展的重点,获得更高的优先级,以改善局部物流水平,提高联通效率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更多关注和资金支持。同时,在天然气和石油等传统能源供需不畅、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多数国家的共识。能源的供不应求更会加大能源转型的速度,以求缩短阵痛期。这些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导致全球工程市场的行业领域热点的轮换。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各类相关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这些国内项目,在为企业提供更多业务收入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积累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其参与类似的海外工程项目创造更好的条件。

除此以外,科技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在内的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也为国际工程业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和平台,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能力和方法举措上不断优化,有望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市场的多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