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战略纵深与产业机遇

华福证券   2025-10-31 15:43:46

主要内容

▶ 事件:

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主要政策解读

(1)新质生产力领航产业升级。《建议》围绕新质生产力领航产业升级的部署,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指引,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具象目标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形成“传统提质-新兴支柱-未来培育”的梯次产业生态,破解了产业升级中守底与突破的平衡难题。

(2)筑牢金融强国制度根基。《建议》对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和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筑牢现代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与风险隔离墙,确保政策意图能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

(3)内需市场扩容提质。内需市场扩容提质是驱动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型的战略核心。《建议》围绕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依托的核心定位,构建起“提振消费筑根基、扩大投资补短板、破除壁垒畅循环”的内需市场扩容提质系统性框架,既深刻把握“内需驱动国内大循环”的底层逻辑,又实现与金融强国建设、产业升级的深度协同。

总结

总体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金融为支撑、强大内需为基础的系统性发展框架。在供给端,规划强调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在支撑端,规划着力完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通过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定向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为实体经济注入高效稳定的金融活水。在需求端,规划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有效投资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三重路径,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各维度目标层层递进、政策相互协同,为在复杂内外环境中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确定性路径。

▶ 后续建议关注:

(1)政策精准滴灌与全球科技共振下的科技成长赛道:国产算力(GPU/服务器/光模块)、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

(2)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3)内需消费与反内卷受益板块。

▶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变动或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市场剧烈波动。

以下为正文及配图

1“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战略纵深与产业机遇

▶ 事件:

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图表1:“十五五”规划的建议重要内容一览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5

来源:新华社,华福证券研究所

核心内容解读:

一、新质生产力领航产业升级

《建议》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建议》围绕新质生产力领航产业升级的部署,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指引,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具象目标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既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稳固产业根基,又通过巩固传统产业全球分工优势、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形成“传统提质-新兴支柱-未来培育”的梯次产业生态,破解了产业升级中守底与突破的平衡难题。此外,《建议》将科技现代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强化创新体系效能,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超常规攻关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解决了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源头供给问题,又通过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基础再造等举措保障创新成果向产业效能转化,最终实现科技突破-产业升级-生产力跃升的正向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科技赋能产业、产业支撑发展的坚实底座。

二、筑牢金融强国制度根基

《建议》明确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建议》对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和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筑牢现代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与风险隔离墙,确保政策意图能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在此基础上,以“五大金融”(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为精准导向,推动金融资源从传统领域战略性转向服务国家长期战略与新兴产业,实现金融功能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深度转型。

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被提升至“投融资功能协调”这一根本性命题,通过提高制度包容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旨在构建一个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形成与投资者回报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近期召开的2025年金融街论坛监管层也密集释放多项政策信号,证监会主席吴清讲话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目标,将资本市场改革嵌入“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战略链条,既回应了当下国际资本配置与科技创新融资的现实需求,更着眼于构建科技、资本与产业的高水平循环机制,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载体。

贯穿始终的全面强化监管、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以及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则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开放划定了安全边界,最终形成一个兼具资源配置效率、内在稳定性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大金融系统。既为制度创新划定安全边界,又避免系统性风险累积,整体形成稳调控、强功能、优基础、防风险的制度闭环,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且富有韧性的制度保障,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对金融体系“安全与效率并重、服务与创新协同”的核心要求。

图表2:2025年金融街论坛重要内容一览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6

来源:金十数据,华福证券研究所

三、内需市场扩容提质

《建议》指出,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加强质量监管,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内需市场扩容提质是驱动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型的战略核心。《建议》围绕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依托的核心定位,构建起“提振消费筑根基、扩大投资补短板、破除壁垒畅循环”的内需市场扩容提质系统性框架,既深刻把握“内需驱动国内大循环”的底层逻辑,又实现与金融强国建设、产业升级的深度协同。

在消费维度,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夯实居民消费能力、放宽服务消费准入培育新场景、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限制破除需求梗阻,既推动“惠民生”与“促消费”双向融合,又为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提供广阔实践空间,强化金融对消费升级的支撑;在投资维度,通过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既锚定“新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等战略领域,又衔接专项债、REITs等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向有效投资领域集聚,破解投资效率不高、民间投资活力不足的难题;在市场环境维度,以破除统一大市场卡点堵点为关键,通过统一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基础规则、规范反垄断执法、降低物流成本,既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杜绝“内卷式”竞争,又为消费与投资营造良性竞争、高效循环的生态,确保内需循环的可靠性,不仅为消费和投资释放了巨大空间,更从制度层面夯实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可靠性与韧性。

总结:

总体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金融为支撑、强大内需为基础的系统性发展框架。在供给端,规划强调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在支撑端,规划着力完善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通过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定向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为实体经济注入高效稳定的金融活水。在需求端,规划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有效投资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三重路径,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形成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各维度目标层层递进、政策相互协同,为在复杂内外环境中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确定性路径。

▶ 后续建议关注:

(1)政策精准滴灌与全球科技共振下的科技成长赛道:国产算力(GPU/服务器/光模块)、工业母机、国防军工等;

(2)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3)内需消费与反内卷受益板块。

2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变动或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市场剧烈波动。

阅读3710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