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央企“五虎上将”VS印尼“五朵金花”
这次我们拿中国建筑行业的五虎上将——中铁、铁建、中交、电建、能建,与印尼建筑央企“五朵金花”——Adhi Karya, PP, Hutama Karya, Wika和Waskita在2024年的经营情况进行简单对比,同时看看两国央企之间谁更像谁。
第一部分:规模与盈利的差距大
下表清晰地展示了双方在核心规模指标上的巨大差距。

第二部分:寻找“镜像”,结对子
虽然中印尼两边的建筑央企从规模、业务范围、业务地域差异很大,为了更直观和活泼地展示异同,我们从2024年经营数据出发,尝试为中印两国建筑央企寻找“镜像搭档”。
Adhi Karya就是印尼微缩版“中铁”
Adhi Karya是印尼的“效率之王”,其核心主业盈利能力-净运营资产收益率(RNOA)达6.01%,经营现金流较强劲(+1.47万亿印尼盾/约+6.27亿人民币)。同时,它的资产负债率是印尼五家中最低的(72.39%),在35万亿印尼盾(约149亿人民币)的总资产规模下,实现了0.25万亿印尼盾(约1.07亿人民币)的净利润,经营较健康。
中国中铁在营收、净利润和总资产三个指标方面分别是它印尼同行 Adhi Karya 的204倍、261倍和151倍左右。
除了规模差距很大外,Adhi与中铁还很相似, 它们都擅长轨道交通,主业扎实、经营相对健康,风险控制较好。中铁RNOA为3.52%(Adhi为6.01%),表明其核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扎实、健康。中铁拥有2.26万亿的庞大资产,资产负债率(77.40%)控制得当,实现了279亿元的净利润,并拥有较强的正向经营现金流。
PP类似更能赚钱的印尼“电建”
PP是印尼的“利润率之王”,在56.6万亿印尼盾(约241亿人民币)的总资产和73.04%的负债率下,实现了0.42万亿印尼盾(约1.79亿人民币)的净利润,盈利能力突出。虽然前两年被印尼“国资委”(印尼国企部)建议重点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但是,PP却是一直是印尼能源行业的排头兵,尤其是电力建设行业。
作为中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排头兵,中国电建的规模不在建筑央企排头,但在1.29万亿的总资产规模下,实现了120亿元的净利润,其主业盈利能力(RNOA2.87%)和现金流比率(3.87%)表现较好。其突出的问题是其资产负债率(78.90%)偏高,超过了国资委的控制指标,是所有中国建筑央企中最高。另外,电建2025年利润是否能继续保持同比较高水平,存疑。
类似的,与印尼同行相比,电建在营收、净利润和总资产三个指标方面分别是它印尼PP 的75倍、67倍和53倍左右。
同病相怜的铁建和Hutama Karya
Hutama Karya(HK)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投资建设苏门答腊环岛公路),资产规模在印尼遥遥领先(196万亿印尼盾/约836亿人民币),股东回报(ROE6.34%)较高,但代价是持续的巨额负向经营现金流(2024年折合为-8.76亿人民币)。
两家企业的主业盈利能力RNOA(HK 4.5%, 铁建3.43%)都超过了3%的这个行业健康线,说明它们的核心主营业务本身赚钱且盈利能力还可以,这是他们持续经营的基础。
从财务结构上看,ROE可分解为RNOA与财务杠杆效应之和: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运营资产收益率(RNOA) + 非经营活动收益。ROE和RNOA之间的差值(HK是1.84%,铁建是1.86%),代表ROE中有多少是由财务杠杆(非主业)贡献的;两者的差值几乎完全相同,说明它们对财务杠杆的依赖程度很相似。
但是,铁建和HK最大的问题也相似,同病相怜:主业盈利尚可,但2024年现金流失血(铁建2024年为-310亿元,而HK连续3年为负)。
另外,铁建的股东回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5.29%,与HK类似,为股东创造回报能力不错,资产负债率77.3%,和HK一样(74.18%),均在本国同行中偏高。
同样,铁建在营收、净利润和总资产三个指标方面分别是它印尼同行Hutama Karya 的83倍、19倍和2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