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SApPejDyVdE7KNmvnLYrstaOJZflTh.jpg

自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召开的5年期间,我国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众多企业将海外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对外承包工程新签营业额和完成营业额逐年攀升,国际工程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8年经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工程行业进入短暂调整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营业额和完成营业额均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在该时期,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我国新出台一系列关于境外投资新政策规范企业海外投资活动,遏制非理性对外投资,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国际工程行业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经过2018年短暂调整,2019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整体趋势向好,但是由于年底新冠疫情爆发,纵观其后3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全球经济社会受到巨大冲击并产生深刻变革,产业供应链面临危机,国际工程市场规模下滑,严重阻碍了国际工程行业发展。

随着疫情结束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各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国际工程市场逐渐回暖。面对后疫情时代下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新窗口期,如何把握机会,防控风险,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现阶段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的特征

一、挑战

当今时代越来越呈现VUCA特征,即不稳定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自2019年底出现新冠疫情,随及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包括物流、运输和生产等各个方面,遇到重大挑战,一些企业因为无法及时获得原材料和零部件,导致生产延迟或停滞,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导致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尽管各国已经逐步恢复常态化,且WHO于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疫情对于经济社会的冲击余波仍然存在。

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一些国家也加快了低碳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对于传统能源企业和高污染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叠加俄乌冲突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全球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挑战。俄乌冲突可能引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增加冲突和战争的风险,不利于海外工程的执行;考虑到俄罗斯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冲突影响能源供应稳定性,进而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冲击。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俄实施的制裁措施,限制了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同国别的经济发展动能仍可能延续“分化复苏”态势,也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海外布局调整带来一定的挑战。

以上因素全方面影响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规模与结构。因此,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适应这些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计划,以确保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二、机遇

“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带来新契机,行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空间,三方市场合作进入新阶段,都为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和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国家层面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也为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提供了决策引导和有力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根据《巴黎协定》,为实现全球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主要包括减排目标、清洁能源发展计划和适应措施等,全球在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可持续交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了众多项目机会。

我国积极推行和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三方市场合作为各方创造了市场、技术、资金、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机遇,通过合作,可以共同解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利用等全球性挑战,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内部环境评价及SWOT分析

一、优势

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整体阶段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业务模式从施工和劳务分包起步,经历了施工总承包和EPC总承包的发展,正在实现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作为我们“走出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有效带动了中国装备制造、农业、矿业、工业制造等行业协同“走出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全球产业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实现企业间的共赢。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等领域具备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能力。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承担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能够以具备竞争性的价格提供工程项目。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项目管理技术和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可以有效进行项目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这使得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业务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改进经营理念和价值诉求,完成了一批极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品牌工程,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的形象,“中国建造”在国际工程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具备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二、劣势

“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取消给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生态圈”带来更多的参与者,考虑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目前开展主要业务的市场分布较为集中,且提供的对外承包服务类似,尚未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差异化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内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突出和激烈。

随着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模式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移动,市场对企业融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工程企业国际化融资程度普遍不高,融资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由于融资模式单一,融资条件高且担保存在困难,工程企业融资门槛较高。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劳动法、环境法、税收法等,由于国际法律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可能面临理解和适应当地法规的难题。一些企业可能未能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导致合规风险的出现。另外,英美等发达国家法律利用长臂管辖原则管理国内外企业,一旦违背,企业和相关负责人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制裁。同时,供应链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监督和管理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分包商成为一项挑战。

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SWOT分析框架

见SWOT分析框架表。

cxW3t9CLAN7Klmh184fZzeau0spPXqYQ.jpg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战略思考

首先,提高技术能力和投建营一体化能力。随着中国承包商逐渐进入中东、东欧等发达国家市场,从前期设计到施工安装的项目建设全过程要求满足欧美标准,需要我国承包商掌握并熟练应用欧美标准,整合全球产业链,增强在高端市场中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积极探索投建营一体化发展路径,占据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并通过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有序开拓新市场、高端市场。

其次,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需要积极招聘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第三,深化属地化经营和管理,提高国际化程度。在疫情结束后的新形势下,海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中,本土企业已经逐渐崛起,具有更加深厚的本土资源和人脉。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企业必须加快海外属地化经营的步伐,通过在当地建立区域中心或者子公司,获取更多的本地资源,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活跃度。在属地化经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国别市场开拓情况、人力资源供应现状等因素,充分了解当地员工的思维方式、当地劳工法律、办事方法等,建立适应当地国文化背景、政策法律要求和人力资源供应现状的招聘、任职、绩效考核、教育培训、薪酬福利及激励机制等完整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在当地招聘高精尖的中高端管理人员,以充分利用当地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共关系处理、当地员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利用本地人管好本地人。

第四,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营销策略。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中的重要资产之一。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企业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提高在海外的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品牌美誉度。

第五,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是企业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中国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合规要求,降低法律和合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

对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而言,既要有 “走出去”的战略定力,又要有审慎的判断和周密的准备。整体来看,应该整合自身的优势,包括产业链、规模、竞争和资本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加强内外合作,以减少内部竞争。同时,要提升对外沟通和故事讲述的能力,加强本土化建设,融入国际社会,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软实力,为全球基础设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