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建筑业“出海”地域范围已发展到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品质不断擦亮“中国建造”金字招牌。
我国建筑业“出海”现已转向工程总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多元化模式,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
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8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以美元计为1659.7亿美元,增长3.1%),新签合同额19036.3亿元人民币,增长2.1%(以美元计为2673亿美元,增长1.1%)。
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
除了建筑央企主力军外,地方国企与头部民营企业、专业型企业也是我国建筑业国际化的生力军。央企方面,部分企业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占比已达15%以上。地方国企方面,许多企业采取了“走出去”的发展模式,荣登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民营企业方面,一部分民企取得了杰出成就,“走”到了“造船出海”阶段。
经过多年开拓发展,中国建筑企业出海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业内专家认为,建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探索项目模式创新;明晰战略方向,深耕重点区域;优化协同发展体系,赋能海外机构等。
出海之路充满艰辛,但也蕴藏着新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存在,将对我国建企出海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将为企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预计2025年我国建企海外订单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苏丹麦洛维大坝
中国建筑:实施“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
2024年,中国建筑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2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近年来,中国建筑大力实施“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建筑驻外机构及项目遍及亚洲、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月4日,中国建筑召开第十六次海外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动优势专业公司海外发展,优化内部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能建:构建“一体两翼”协同发展体系
2025年,中国能建深入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一体化“四步走”战略,构建全球高效一体化组织体系和管控体系。
中国能建构建“一体两翼”海外优先优质协同发展体系,打造“1+2+N+X”海外业务管理体制。“1”为“一体”,即中国能建国际业务发展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中国能建国际集团。“2”为“两翼”,包括葛洲坝集团国际公司、规划设计集团国际公司,协同开展业务。“N”为中国能建所属国际业务骨干企业。“X”为有一定国际经验,具备“走出去”发展潜力的企业。
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际板块要聚焦“国际化图强”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线,重点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公司国际业务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合力深耕,加快提升国际业务一体化发展效能。
二是坚持提质增效,全面厚植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底色。要突出抓好高端策划和营销牵引,主动服务“大国外交”;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持续筑牢海外“大安全”发展防线。要加强合规经营风险管控,严防严控政治风险、源头风险,完善ESG管理体系; 加强商务、法律、财税及技术管理“四大体系”建设;
四是坚持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护航高质量发展。
中国铁建:坚持“海外优先”战略
中国铁建提出“海外优先”战略。2024年,中国铁建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119.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9%。
“海外优先”战略具体而言,是指中国铁建全系统须用国际思维考虑处理事情,要把最好的资源都投向海外,企业政策要最大限度倾斜海外员工。中国铁建各单位“舰队出海”,有序形成全产业链整体出海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中国铁建大力实施“海外优先”战略,全面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形成了较大的业务规模,实施了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取得了丰富的海外发展经验,培养了一批外经人才,形成了一整套基础制度和办法,具备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中国铁建海外发展成效显著,海外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海外优先”战略落实落地;深挖市场潜力,不断拓展海外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强项目管理,持续提升海外创效创誉水平;深化基础管理,夯实海外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海外高质量发展合力。
加强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海外人才库,将项目经理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吸纳属地化、国际化人才进入管理层。
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
中国化学:发展“T+EPC”模式
中国化学2024年1-12月境外地区合同金额1133.13亿元人民币。中国化学围绕打造海外业务“增长极”,实施海内外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T+EPC”模式,持续提升对外合作的形象。
2025年中国化学将持续巩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此外,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在非洲市场的发展,并着重开辟中南美洲市场。
集团公司海外业务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135”发展战略,围绕年度海外经营目标,加快打造“三个重要窗口、一张金色名片”,推动海外业务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面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集团总部要加大对所属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支持力度,各部门要从资源配置、流程管控、风险防控等方面做好服务指导和穿透式管理。所属企业要积极主动作为,在技术、管理、融资、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能力,为开展海外业务做好支撑。
中国交建:谋划“国际化3.0”迭代升级
2024年中国交建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 3597.26 亿元人民币(约折合51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约占公司新签合同额的19%。
中国交建坚定海外优先战略不动摇,深刻把握海外发展新形势和国际化经营新要求,谋划“公司国际化3.0”迭代升级。全面释放“1+4+N”海外经营主体(“1”为公司总部,“4”为平台公司,“N”为重要三级公司)动能,协同带动所属企业在成套技术、业务模式、管理体系方面提升“走出去”的能力和“引进来”的水平,构建全球立体产业生态。
2025年是中国交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公司上下要保持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定力,同步谋划“公司国际化3.0”和“十五五”国际化经营规划,要遵循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以构建更为完善更为充分的价值链作为海外工作主线,在扎实有序推进“公司国际化2.0”稳步落地的同时,守正创新开展“公司国际化3.0”改革探索。
中国电建:提出国际业务三步走战略
中国电建提出“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国际业务三步走战略。中国电建2024年1-12月境外地区合同金额223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
中国电建海外主要投资业务类型经历了从“水火并进”到“水火风光并进”,再到探索水资源与环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的变革跨越,增强了发展潜力、优化了资产组合、丰富了业务类型。
中国电建海外经营战略
1、谋划区域布局
在全球设立六大区域总部,是中国电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际经营属地化”的关键一步。
2、强化能力建设
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工程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电建扎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基于适应国际经营竞争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的国际管理能力。
3、创新商业模式
中国电建以“稳健经营、能力可及、风险可控、效益保障”为经营理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发挥“投、建、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积极拓展海外项目融资渠道,整合多种投融资模式为“一带一路”项目服务,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推动了大批项目的签约落地:
4、打造国际人才
中国电建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社会资源配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实施“一司两制”差异化人才政策,培养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
印尼雅万高铁
中国中铁:构建“大区+国别+项目”管理模式
近年来,中国中铁海外优先发展和优质发展“两优战略”成效显著。构建“大区+国别+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海外“一体两翼N驱”格局有效运转。
2024年,中国中铁境外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2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中国中铁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传统基建合作,大力开拓新市场新领域,打造了“中国高铁”“中国装备”等品牌。
中国中铁积极推动海外高质量发展,清晰认识海外发展战略,强化战略执行,坚决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进海外“双优”发展工程,促进海外优质优量发展,打造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
着力增强海外经营能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核心支柱产业,巩固拓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属地化发展,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和“打楔子”精神,加快实现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从国内主导跨国经营向属地化、实体化、差异化转变;要提升经营质量,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挺进。
要高质量推进海外项目建设,合理选定海外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履约,抓好二次经营,创新海外项目监管方式。要着力加强海外风险防控,坚决守住合规底线,维护企业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加强海外空转机构清理,切实做好海外人员安全保障、外事教育与合规管理。
中国中冶:构建“三位一体”市场开发体系
中国中冶在海外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推动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等三大领域里做到齐头并进。
中国中冶着力构建国际化经营的立体营销体系,打造海外业务蓬勃发展的强有力运作平台,构建平台公司、驻外机构、子企业各司其职的“三位一体”市场开发体系,形成平台公司负责营销与商务、各子企业依靠“技术实力+项目管理”优势负责项目运营、驻外机构扎根区域市场与子企业共同开发的营销体系。
中国中冶提出六个“进一步”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推动海外业务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外业务管理体系“四要素”;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干部人才团队;四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做大做强做实总代表单位;五是进一步加强属地化经营,持续深耕久久为功;六是进一步发挥“五个联动”作用,打造海外市场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