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成本管控的提升思路
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海工企业正稳步拓展海外市场,然而,无论是央国企,还是私企,海外项目成本管控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剖析中国海工企业海外项目成本管控的现状,对比海外与国内项目成本管控的差异,并借鉴国际海工行业头部企业经验,提出对中国海工企业海外项目成本管控提升的思考。
01
中国海工企业海外项目成本管控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海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承接多个项目,总规模达到几十亿美元。然而,在辉煌成绩的背后,成本管控问题逐渐凸显。
在项目前期,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工程范围界定不清,对当地地质、环境及法规调研不足,导致工程变更频繁。
比如因未充分考虑当地海洋生态保护法规,施工中不得不修改设计,导致成本增加。
在项目执行阶段,管理粗放、资源调配不当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比如因物资采购与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设备闲置率高,导致额外成本增加。
不同国家地区的法规标准差异也给成本管控带来了挑战。
比如在很多被西方文化训练过的国家或地区执行项目时,项目因未达标安全标准,被罚款并整改,导致成本超支近。
同时,成本绩效审查机制的缺失也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及时察觉成本偏差,错过了调整时机。
02
海外与国内项目成本管控的差异
1.地缘差异
海外项目的跨国性使其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
在政治方面,不稳定地区的战争、恐怖袭击等风险导致安保成本大幅增加;
在文化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协作效率较低,决策周期长,从而增加了人力与时间成本。
2.成本构成差异
海外项目的成本构成更为复杂。
汇率波动风险大,数据显示,汇率波动幅度每5%,汇兑损失可能达到总成本的2%。
跨国物流成本也较高,涉及远洋运输、清关等多个环节,受国际局势、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大。
3.目标成本确定难度差异
国内项目有成熟的定额体系与设计图纸,成本确定相对容易。
而海外项目多为“三边工程”(即边设计、边建造、边修改),前期资料不全,技术标准差异大,市场环境不稳定,材料、劳动力价格波动大,这些都使得目标成本确定变得困难重重。
03
国际海工头部企业案例剖析与借鉴
1.TechnipFMC公司
TechnipFMC公司推行“轻资产”战略,注重研发与项目管理。其年度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通过研发模块化施工与智能装备技术,使施工周期缩短20%以上,成本降低约15%。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该公司构建了全球网络,与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信息系统整合资源,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并管理风险。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情况下,其利润率仍保持在10%以上,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2.Saipem公司
Saipem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削减成本的举措,如裁员、精简机构与优化流程。在2018至2020年间,该公司在欧洲累计裁员800人并重组业务部门。
同时,Saipem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深海油气开发与LNG工程等领域。当然,过度裁员则影响了其人才储备与创新能力。
04
中国海工企业对标分析
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中国海工企业在研发投入、成本利润率及项目成本超支率等方面存在差距。
国际头部企业研发投入比普遍超过10%,而中国大部分企业仅达到3—5%左右。
成本利润率方面,国际头部企业稳定在10%以上,而中国企业在5%至8%之间波动。
项目成本超支率方面,国际头部企业可控制在5%以内,而中国部分企业则高达10%。
差距根源剖析如下: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国际头部企业在深海开发和EPCI协同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能力具有领先优势。
虽然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整体水平仍存在差距,高端核心技术依赖度较高,这限制了成本管控的自主性。
2.管理模式与流程粗放
国际企业采用全球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项目进展。
而中国大部分企业管理相对粗放,信息化水平滞后,缺乏有效的监控与预警机制,导致资源浪费与成本超支现象时有发生。
3.风险应对能力薄弱
国际企业具有丰富的风险应对经验,能够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保险等手段应对各类风险。
而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05
中国海工企业提升思路
1.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集团、区域、项目三级管控架构,明确各级职责与权限。集团层面负责制定战略与规划,区域层面负责协调资源与标准,项目层面则负责具体执行与监控。
同时,确定净现值等经济评价指标,全面评估成本效益。明确各岗位责任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成本管控与绩效挂钩。
2.强化风险应对能力
组建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密切关注汇率走势,根据项目情况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加强对政治局势与法规的监测与评估,将风险纳入成本估算范畴,并通过购买保险、寻求担保等方式降低政治风险。
建立市场监测机制,及时调研分析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与成本结构。
3.加强安装板块的成本管理
海上安装板块作为整个海工项目的核心环节之一,其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重,通常可达30% - 40%。加强安装板块的成本管理对整个海工项目至关重要。
4.提升技术创新应用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设立专项基金以鼓励内部创新活动。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利用软件进行精确设计与模拟分析,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结语
面对海外项目成本管控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海工企业需要正视现状并明晰差异所在。
通过借鉴国际海工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我们将能够逐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成本管控能力与竞争力。
文|柴亚光
成本分析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1
前言
成本分析主要指工、料、机分析,一般根据施工项目的工作内容、工序,结合运距,材料单价,现场实测勘探,并参考当地市场信息,结合预算手段的一种估算分析方法。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上占得优势那就得“知已知彼”。所谓“知已知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投标阶段,二是施工阶段。
在投标阶段,“知已”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报价能否包得住标,工程按照报价施工,利润空间能否达到预期;“知彼”则是要将自己的报价与市场价对比,与自己过去类似项目对比,再通过各种途径与竞争对手报价和业主标底价对比。在施工阶段,“知已”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给出去的分包价是否合理,“知彼”则是合作单位按照分包价施工是否盈利。但如何清楚的知道报价是否准确,分包价是否合理,项目能否盈利,这就需要通过成本分析数据来说明。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海外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的作用。
2
成本分析计算方法
成本分析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分为修正预算定额法和实物工程量法,以下简要介绍两种计算方法的运用以及对项目的作用。
2.1 修正预算定额法
国内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是在全国平均先进水平的基础上编制的,在海外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物价、工资水平、施工工艺、施工效率以及税率的差异,国内定额在国外变得不适用,而且有些项目子项在定额里面没有对应项,所以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找到对应或类似子项,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对预算定额进行修正。以乌干达SI 项目为例,目前路缘石刷漆还没有开工,也没有定价,我们来算一算路缘石刷漆可能消耗的成本以及分包单价进行计算。因为定额里面没有路缘石刷漆这一项,取类似项目 5-1-5 路面标线里面的彩色标线。其中定额给出,每 100m2,需要耗费7.9个人工工日,冷塑路面材料底漆162kg,冷塑路面材料面漆 102.4kg,防滑沙 550kg,其他材料 194.2元,4t 以内载货汽车2.8 个台班,小型机具使用费 88.7元,基价 16088元。根据项日实际,这项工作的施工内容较为简单,施工效率和国内接近,工日及台班数量提取定额数据(增加一名中方工长),材料数量因为施工内容差异应该进行调整,人工及材料单价方面差异较大,应提取当地市场价。当地雇员平均人工单价为3.27美元/工日,中方人员平均人工单价61.53美元/工日;路缘石刷漆材料只需要防水面漆以及刷子等其他材料即可,防水面漆单价为18.92 美元/桶(一桶 4L,正常能涂刷 4m2,100m2 需要 25 桶),4t 以内载货汽车台班单价为31美元/台班,无需小型机具使用费(轻卡车从KE项目借调,仅计算折旧费用。轻卡采购价3万美元左右,4年折旧完,每年按照 250 天计算,美元兑乌先令汇率按照项目合同汇率 3665.88 计算)。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路缘石刷漆工料机成本为667.14 美元,单价为 6.67 美元/m2,加上 30% 的管理费和利润,综合单价为 8. 67 美元/m2。
2.2 实物工程量法
在修正定额法中,虽然已经根据过往施工经验,考虑了项目可能的施工流程、物价以及工资水平,但是用修正定额法得出来的成本测算数据和实际成本消耗数据之间仍然有差距,因此要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实际的施工成本就需要根据子项的施工过程详细记录来计算,这样的计算方法称之为实物工程量法。以下根据乌干达 SI 项日 Km0~Km47 共计 55.5 道振动带(每道4条,累计总长度 809.5m,每道平均14.42m),),现场工长于2019.8.20~2019.9.29 及 2019.11.11~2019.11.30 两个时间段内的实际自营施工过程记录,来计算分析该段落振动带的实际施工成本。
人工消耗:该段落振动带施工总用时 59d,中方工长一人工日59 个,日工资 97.28 美元(含地区补助/食宿/签证/机票/过节费/电脑补助等),工资合计 5739.39 美元;平均每天 16~20 个当地雇员,累计用当地雇员工日1152 个,平均单人日工资 9800 乌先令(综合考虑工人加班工资在内),合计 3043美元;两个司机(轻卡和皮卡车)累计消耗工日118个,平均单人日工资 3.1 美元,合计 366 美元;工人午饭累计消耗 1,152 人次,单价0.54 美元,合计 621.02 美元;牛奶累计消耗 1,021 杯,单价 0.19 美元合计 192.64 美元;人工消耗总计:9962.05 美元。
机械消耗:轻卡车累计用台班59个,台班单价约31美元(不含油,轻卡车从KE项目借调,仅计算折旧费用),累计台班费用1829美元;皮卡车累计用台班 59 个,台班单价约 60 美元(不含油台班),累计台班费 3540 美元,机械消耗总计:5369美元.
材料消耗:沥青累计消耗 34 桶,单价 113.80 美元,合计 3869.20 美元;二表料累计消耗 22.75 吨,单价 16.91 美元,合计 384.70 美元;石粉累计消耗 47.75 吨,单价7美元,合计 334.25 美元;轻卡车及皮卡车累计消耗柴油 1641.22 升,单价 0.98 美元,合计 1614.68 美元;木头累计消耗15 车,单价 80.86 美元,合计 1,212.94 美元;其他材料消耗约 500 美元;材料消耗总计:7915.77 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工料机成本消耗总计为23246.82美元,平均418.86美元/道。振动带业主计量单价为 1541.58 美元(汇率按照合同汇率 3665.88 折算,含主材),该段落计量总额为 85558 美元。毛利润为 62311.18 美元,利润占比为 72.83%。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该段落振动带的实际施工成本以及利润情况,但要指导现场下一步施工,还需要对实际工料机消耗与定额消耗进行对比分析,但由于国内定额在海外并不适用,参考价值不大,以下仅用主材的设计与实际消耗对比数据来进行分析说明。实际损耗率沥青为165%,沥青碎石二表料为 12%,石粉为 42%,均远高于设计量。经了解,振动带设计高度为 1.5cm,使用模板高度为2cm,实际施工高度 3cm 左右;在融化沥青的过程中,沥青桶破裂导致材料多余损耗;施工过程中,存在用沥青生火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用额外沥青涂刷底部加强振动带与路面的粘结性等多种原因,直接导致实际施工主材损耗率远高于设计量。通过分析出来的原因,一方面在往后的图纸设计中可以更多的考虑实际施工情况,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控制,减少多余损耗量,进一步提高利润占比。
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成本分析的计算方法,可以清楚地知道由于施工的不确定性,所以修正定额法会比较适合施工前预算(包括投标预算),而实物工程量法比较适合统计分析项目实际施工过程的成本信息,以便加强项目成本管控,指导项目施工,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但是对于投阶段来说,如果清单中有对标底价影响较大的子项,需要用实物工程量法根据该子项的具体施工细节来编制报价,提高报价准确性,保证标底质量。
3
成本分析对于合作单位管理的作用
根据乌干达 SI项目施工预算,分包成本占项目合同额的 60%左右,因此合作单位管理对于项目成本管理来说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合作单位善于“哭穷”,说没有赚到钱甚至是亏损,然而事实往往南辕北辙,其意图旨在项目这边要到更多补偿,甚至抬高分包单价。但是只要在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并将其与分包单价进行对比分析,就能知道合作单位是否盈利,从而也能在合作单位信口开河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应对合作单位的无理要求。
以乌干达 SI 项目桩基静载试验为例,在项目开始前,按照修正定额法对静载试验分包单价进行了单价分析(因为定额里面没有此子项,无法套定额,只能根据以往项目经验预估),预计需要 38天干完成,人工方面需消耗 228 个中方人工工时,1102.23 个当地雇员人工工时,机械设备方面需消耗平板拖车4 个台班,吊车 38个台班,自卸车9个台班,小型机具耗费 645 美元,无材料消耗,合计总成本为 34746.58 美元,加上 30% 管理费和利润,得出综合单价 45170.56 美元/项。
然而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过程记录以及计算分析,结果与分包单价稍有差异以下根据乌干达 SI 项目 2019年7月份桩基静载试验的实际分包施工过程记录,来计算分析桩基静载试验的实际施工成本。
人工消耗:桩基静载试验实际总用时32d,平均每天当地雇员6人,合计192 个工时;中方工长1人,合计32个工时;堆载和卸载单独需要消耗当地雇员 110 个工时;累计用当地雇员 302个工时,中方工长32个工时。人工费用:当地雇员平均单日工资2.84 美元(合作单位工人工资相对项目自营工人工资高),当地雇员费用为858美元,(美元兑乌先令取 2019年7月份记账汇率 3695););中方工长单日工资为 60 美元,中方工长工资合计1920 美元。人工消耗费用总计:2778 美元。
机械消耗:平板拖车累计用台班10个(包含材料往返运输),平板拖车单价为 180 美元(含油台班),累计台班费用为 1800 美元;吊车累计用台班10 个,台班单价约 360 美元(含油台班),累计台班费用 3,600 美元;自卸车累计使用台班 8个,台班单价为190 美元(含油台班),累计台班费用为 1520 美元;挖机累计使用台班5个,台班单价为 340 美元(含油台班),累计台班费用为 1700 美元。小型机具费用为 500 美元。机械费用总额为:9120 美元。
材料消耗:施工前期未考虑加强平台基础,实际施工期间,使用 C15 混凝土:104m3,C15 混凝土分包单价为 107 美元/m3,费用为 11094 美元;使用 C30:2.4m3,C30 混凝土分包单价为 249 美元/m3,费用为596 美元;使用片石 130m3,片石单价为9美元/m3,费用为 1170 美元;使用石粉700t损耗率约为3%,实际使用石粉21t,石粉单价为7美元/t,费用为美元 147美元,使用钢板一块(消耗品,尺寸为1.2m*2.4m* 0.01m),),费用1170000 乌先令,折合 317 美元。其余主梁及支架(周转材料)为乌干达KE 项目借调,不计费用。合计材料消耗费用约为:13324 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分析得出,总成本为25222 美元/项。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成本和分包单价,我们不难得出实际分包管理费用和利润达到了44.16%比分包单价多出 14.16%个百分点。当然这只是个例,但至少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合作单位的盈利情况和管理水平,也能从中寻找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点,帮助合作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合作单位扯皮、反索赔等情况发生。
4
结束语
通过不断的成本分析数据积累,项目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个覆盖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数据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起到反映项目工料机直接成本管理水平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强项目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对于投标报价和新项目的分包单价都有指导意义。
文 | 林志坤